当前经济图景复杂而充满动态,虽偶有波动,但诸多积极信号正汇聚成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根据专业研究机构的深度报告揭示,这股积极动能主要源于两个核心支柱:其一,一系列稳固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效能,深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内在活力,为经济的稳健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我国健全且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同展现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制造业:稳中求进,信心持续
深入探究制造业领域,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指出,在10月份所调查的21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逾半数(11个)行业呈现扩张态势,这表明制造业的整体景气面保持了相对稳定。
具体来看,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抗压性和增长惯性。其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0.1%的扩张区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指数已连续六个月高于临界点,反映出大型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增长势头。然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其PMI指数仍在临界点以下徘徊,提示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仍承受一定压力,需要更多关注与支持。
展望未来,制造业各行业的预期普遍保持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处于景气区间,显示出多数制造企业对未来的恢复发展抱有积极的总体预期。在21个受调查行业中,有13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如农副食品加工、轨道交通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等,其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稳定在58.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相关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保持着相对较强的信心,预示着这些行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服务业与建筑业:触底反弹,亮点频现
非制造业在10月份的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减弱,但从中却能窥见市场预期的积极转变。尽管服务业市场活跃度短暂放缓,但其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却逆势上扬,达到56.7%,相比上月有所提升。这表明服务业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抱有更乐观的展望。
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受大型电商促销活动(如“购物季”)临近等因素的强劲带动,这些行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双双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企业预期显著向好。这预示着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相关服务业将迎来一波新的增长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业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景气水平。尽管其商务活动指数略有下降,但58.2%的读数仍稳居较高景气区间。尤其在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高位,达到60.8%,这清晰地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正在稳步推进,行业生产活动扩张势头强劲。更令人鼓舞的是,建筑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攀升至64.2%,创下近期新高,充分展现了建筑业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情绪与坚定信心。
四季度展望:投资与消费的双重驱动
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业内专家普遍持较为乐观的预期,认为投资与消费的双重发力基础依然坚实。
从投资层面来看,进入第四季度,多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纷按下“加速键”。更重要的是,国务院所部署的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已于10月底全面发行完毕,这笔关键资金无疑为基建项目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将有力支撑投资的持续增长。
从消费层面审视,批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相较上月的大幅上升,预示着以“购物季”为代表的线上消费需求有望迎来一轮集中释放。同时,随着各项促进消费的扶持政策持续发力,以及传统节假日消费需求的逐步升温,这些因素将共同为消费市场的稳定恢复注入强劲动力。
合来看,尽管短期内经济运行仍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但多项指标已清晰地揭示出积极的趋势和强劲的韧性。在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产业体系的稳固支撑以及市场预期的持续向好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望在第四季度保持稳健的恢复态头,并为明年的发展蓄积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