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至今已三年有余,中国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和大规模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领先成就。然而,通信技术的迭代永无止境,5G并非终局,全球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竞争号角已然吹响。近日,专业调研机构MRFR公布的重磅数据显示:全球超过50%的6G专利申请来自中国,其中高达九成更是核心技术专利,彰显了中国在未来通信领域不可撼动的创新实力。
在这场未来科技的战略高地争夺战中,中国电信等通信巨头正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中国电信率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6G网络架构愿景,即构建以“三层三扇”为主的泛在超融合网络体系,其核心目标正是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中国:领跑全球6G市场与技术研发
中国的6G征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始于数年前的深谋远虑。早在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便明确表示已着手研究6G技术。同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等终端制造企业也纷纷启动了6G的预研工作。这种跨行业的协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
工信部近期再次强调,在积极发展5G的同时,必须同步谋划下一代通信技术演进,为6G的发展提前布局。当前,我国在6G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紫金山实验室成功发布了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这一成果不仅创造了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更预示着中国在6G核心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正是源于早期的研发投入、丰富的资源倾斜以及卓越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在6G未来无疑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到2040年,全球6G市场规模将超过3400亿美元,而中国凭借其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6G市场之一。
中国电信:迈入6G研究关键阶段
5G的成功商用,为6G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各大运营商在6G研发和布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遵循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一代,研发一代”的规律,中国电信早在2019年便开始了6G的深度研发和前瞻布局,主要聚焦于以毫米波为主频、太赫兹为次频的6G核心技术。目前,中国电信的6G研究已进入关键阶段,并积极参与全球6G标准制定。根据预测,6G的业务需求、指标要求和关键技术等国际标准,预计将于2023年至2025年在ITU/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中逐步明确。
据中国电信研究院SA1副主席夏旭介绍,在推动技术成熟方面,中国电信正积极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垂直行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引入创新技术,同时考量未来的新通信需求,例如引入超低延迟和确定性传输网络能力,致力于构建更内生智能、更开放的网络,从而持续扩大5G/6G网络的技术边界和应用深度。
挑战与机遇:推动6G加速发展
尽管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持续发力构建6G基础设施,但要全面进入6G时代,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所指出的,在6G研发中,我国在一些必要的支撑环节,如基础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持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格局下,我国在国际合作层面也面临多重制约,这需要在全球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寻求新的平衡。
因此,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不仅要持续增强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构建更具韧性的自主产业链,更要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6G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全球伙伴共同构建未来统一的6G标准,从而确保6G技术能够惠及全球,共同开启万物智联的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