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活力且不断演进的商业环境中,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尤其是那些专注于“专精特新”领域的中小企业,它们凭借着独特的专业化优势、精细化的管理、独到的技术和新颖的产品,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份振奋人心的报告展现了这些企业蓬勃发展的景象,预示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小巨人”的实力:创新与增长的典范
最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为我们揭示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截止到报告发布,我国已培育了四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企业,顾名思义,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还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占据着领先地位。
这些“小巨人”企业究竟有多强大? 报告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 研发投入高: 它们共设立了超过1万家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
• 人才密度大: 平均研发人员占比高达28.7%,拥有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 研发强度高: 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9%,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
• 专利储备足: 平均拥有15.7项有效发明专利,展现出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
• 屡获殊荣: 70余家“小巨人”企业在近三年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证明其技术水平获得了行业认可。
• 承担国家重任: 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这些数据无不表明,这批企业已经成为驱动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政策护航: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非偶然,这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制定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 支持政策: 发布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等文件,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
• 资金支持: 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
• 资本市场支持: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助力其发展壮大。
• 数字化转型: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其竞争力。
• 绿色发展: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 引导中小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创新生态
除了直接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机构也在努力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这种努力体现在:
• 环境评估: 连续三年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工作,引导地方从重视企业规模转向重视创新和专业化发展,推动各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
• 环境改善: 评估结果显示,各城市普遍重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参评城市环境得分均有所提升,表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 创新集中: 尽管创新资源仍集中于一线城市,但各地都在积极努力,构建更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之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 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融通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旨在释放大企业的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从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 载体建设: 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支持89家优质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 扶持行动: 2022年5月,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七条链”上全面融合。
• 模式征集: 2022年6月,又征集有代表性、特色性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案例集(2022年)》,包含33个优秀案例,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这些举措,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它们的未来描绘了更美好的蓝图。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随着“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中小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共同书写中国经济的新篇章。 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这些创新引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