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与挑战应对

   2025-01-16 工业品商城183
核心提示: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正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和新经济,广泛覆盖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与起步路径机工智库基于我国细分制造行业的多方面因素,构建了完

     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正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和新经济,广泛覆盖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行业。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起步路径

     机工智库基于我国细分制造行业的多方面因素,构建了完善的新模式、新业态成熟度评价模型。分析显示,我国智能制造顶层框架设计与规划已基本完成,当下亟需推进产业落地,众多制造企业积极寻求契合自身发展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针对 “智能制造如何起步” 的问题,王文斌指出,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情况复杂,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企业信息流,破除信息屏障以获取收益,为智能制造创造条件;其二,推进自动化生产,建设企业数据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质量,助力智能制造发展;其三,梳理企业内部知识资产,形成知识流,更好发挥知识资产价值,推动智能制造进程。

适应需求侧变化,把握发展方向

    王文斌强调,发展智能制造是关键的供给侧改革,是对行业供给、生产及运营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任务长期且艰巨。当前行业面临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发展智能制造时需关注市场需求,适应需求侧变化。有六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国家和省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智能制造自身发展需求、大国制造业回归与基地转移产生的需求、专用装备产品广阔市场需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需求以及消费从 1.0 向 2.0 升级的需求。

     在发展路径与方式上,机工智库建议,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紧迫性更强,可通过建设 “智慧集群” 实现群体性智慧转型。政府应在顶层设计、资源聚合与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具备一定能力的企业要突出主业优势,完善产业链,引领集群发展;集群内技术水平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应通过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开发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迈向产业链高端的挑战与应对

     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外部环境严峻,贸易摩擦、投资限制常态化,世界制造业强国对我国制造业遏制、防范与打压加剧。机工智库研究员鲁欣指出,随着国际合规监管趋严,我国装备制造需研究利用、调整乃至创造规则,提升全球竞争力。机工智库研究表明,中国货物贸易盈余与海外资本收购的不均衡,引发其他装备大国担忧。在国际产业分工重塑与发达国家市场饱和背景下,各国激烈争夺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 “市场空间”,“规则博弈” 成为焦点。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表示,当前主要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加强本国制造业保护,经济政策内倾化明显,美国力图在 2020 年使制造业重新超越中国。同时,国际规则博弈加剧,制造业大国借助多边机制等构筑技术与创新壁垒。2017 年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作为装备制造大国,应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大力发展稳定内需市场,以更开放姿态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我国制造业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既要找准起步路径、适应需求侧变化,又要积极应对装备制造迈向产业链高端的诸多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