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满足人类需求的创新与发展

   2024-10-16 工业品商城107
核心提示:  如今的制造业,正酝酿着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合,随之也涌现了一批新的概念,比如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等。这些概念不尽相同,但都是强调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从而将传统制造升级到智能制造。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从自身出发,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举措。而中国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第三次工业

  如今的制造业,正酝酿着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合,随之也涌现了一批新的概念,比如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等。这些概念不尽相同,但都是强调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从而将传统制造升级到智能制造。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从自身出发,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举措。而中国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速进步,机器人正闪亮登场,加速进入各个领域。

  不过我国现在处于发展机器人的起步阶段,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数万亿的大市场。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盟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全世界平均每万人拥有62台工业机器人,这一数字在中国仅为30台,不足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而在工业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更是遥遥领先。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从需求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2013年产销机器人是3.1万台,增幅达到59%;2014年产销机器人5.6万台,增幅50%。到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保有量是18.2万台,而到2017年要达到48.2万台,超过德国。

  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产业政策。比如2013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目标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此外,各地区也都出台了机器换人的产业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40多家的机器人产业园,还有些处于筹建之中,而参与机器人产业链制造的企业已达到4000家,现在的中国已经具有较大的工业机器人产能,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已经被推到风头浪尖上。

  虽然我国机器人发展迅猛,但总体而言,无论从产业规模、技术研发能力还有高端产业应用,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销售市场,但从市场份额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75%,其中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又占到其70%。以关节机器人为例,2013年所有的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家国外的企业。

  从应用来看,国产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厂几乎没有应用,最多就用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从技术来看,中国机器人发展还是近期的事情。但最关键的是,国内客户对国产机器人的信任度不够。

  不过一个奇怪的现状是,国内客户应用国外机器人一般都是从事简单的工作,而有复杂工序的工作,他们就找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解决。这就是国内机器人承担的任务可能比国外机器人还复杂。

  在我看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非常庞大,需求的多样化也非常明显,因此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不妨关注细分市场,用自己的服务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来服务客户,提升客户的信任度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一片空间。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