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赛迪智库近期发表的《2014年下半年中国装备工业走势分析与判断》研究揭示,下半年我国装备工业有望保持持续复苏的景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智能化装备、高速铁路运输装备以及低碳节能环保装备等众多行业均将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的学者王凤丽表示,"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装备工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必将进一步提速。"
根据赛迪智库的这份报告显示,今年前四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1.5%,比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高出0.6个百分点,相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4个百分点。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蓬勃发展,同时,受到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及劳动力成本攀升等多种因素的驱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步伐日益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动力强劲,产业规模呈现出迅速扩张之势。
举例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制造企业引进机器人生产线,推动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灵活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此外,3D打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复杂空间结构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之中。今年1月份,中航科工二院699厂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电子制造领域;3月份,中航工业集团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生产出大型飞机零件。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制定智慧城市发展专项规划,物联网设备、智能电网、智能仪器仪表等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的装备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王凤丽指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崭新的工业革命,对装备工业推进生产方式及发展模式的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装备工业传统行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渐转变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运用互联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思维模式,积极构建新型企业生态价值链。例如,在传统的数控机床行业,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捷星数控成功打造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发展。中国商飞公司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则采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全球十余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网络化的协同研发与制造。
关于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展望,赛迪智库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通过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工厂,实现了从采购、生产至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然而我国在数字化制造领域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这无疑促使我们必须加快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国内环境来看,移动互联网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日益深入,推动着工业制造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众包生产等多元化方向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