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优贤教授表示,相较于常规的技术手段,平台化技术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灵活套用性以及重复利用价值,因此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平台系统,被科学家们生动地喻作“母机”。
坐落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控制工程大楼内,团队倾力打造的重要实验平台便位于此。这座大楼内设有高端控制装备硬件平台实验室、高端控制装备软件平台实验室、高端控制系统先进控制平台实验室以及高端控制系统优化平台实验室,各类实验设备全年 365 天、每日 24 小时无休止运转。这些设备所模拟的,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型工业现场的“大脑中枢”,教授们亲切地称之为“桌面工厂”。在新技术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研究人员需在此进行控制系统和控制装备的精心设计,模拟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各种工况,并完成各项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精确度的严格测试。
历经十余载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该课题组成功研制出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为石化、冶金、化工、能源等多个行业的重大装备的高端控制系统,提供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先控与优化平台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支持。
自 1985 年起,王文海研究员便在浙江大学潜心求学与工作。彼时,我国大型企业所需的高端控制装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作为研究生的他,频繁奔波于全国各地的造纸厂之间,每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企业都会向他寻求帮助。然而,“即便从事的是控制系统相关工作,若未能掌握控制装备的核心技术,仍将面临诸多限制。”设备损坏后,高额的维修费用和漫长的等待周期,不仅涉及到成本问题,更关乎到安全隐患。“国外企业提供的软硬件产品中,可能存在一些 bug 漏洞或隐蔽的‘后门’,这些隐患一旦被激活,必将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
创建自主可控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简而言之,即是研发一套通用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和设计编程平台环境,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重大工业控制装备。在硬件平台方面,课题组克服了控制装备冗余容错、性能在线监控、高适应性智能模块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使得设备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业环境和复杂的控制对象进行高效运作;而在软件平台设计过程中,课题组成功实现了多领域工程对象模型、集群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和集成编程开发环境,能够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算法的定制封装、重构复用以及云端更新,同时,还具备支持控制算法的多用户协同编程、远程维护功能,并实现了安全控制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