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平均每年新建住宅总面积高达二百亿平方英尺,这需要开采和使用的标准能源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亿公吨,占有全球社会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这样庞大的能源消耗使得前几十年的国家战略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牛文元先生深刻地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单纯追求资源丰富,无拘束于环境保护,循序渐进地转变到重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存的阶段;而且,现在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实际上也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即绿水青山同样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中明确表示:“当历史学家们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历史时,他们必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并非经济衰退,而是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飞速进步。”为了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的建设,首要任务便是构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时代体现,更是21世纪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结构重整、实现财富充分涌流的新兴平台;同时,它还肩负着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智慧城市的理念最早由IBM公司提出,名为“智慧地球”。2008年11月,IBM在美国纽约发布了以《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为主题的报告,旨在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选之后,对IBM的“智慧地球”理念给予了积极的响应。
200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一份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数字英国》,致力于将英国打造成为全球数字化领先的国家。201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布济乌斯市宣布将该市打造成拉丁美洲首个“智慧城市”。2011年6月,韩国政府发布了“Smart Seoul2015”计划。
2012年12月,中国工程院组织起草并发布了《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将智能城市列为中国2030年30个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之一。2013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截至2011年,全球范围内提出建设或试点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已超过两百个。而在我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154个,预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牛文元先生最后总结道:“21世纪无疑是绿色世纪。面对经济高速增长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如北京久治不愈的雾霾天气等问题,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城市发展动力。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打破增长停滞的困境,建设智慧城市无疑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