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我国风能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度,我国风力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达到了惊人的1610万千瓦,相较于前一年的1296万千瓦取得了显著的24%增幅。截至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成功超越9000万千瓦的大关,迎来历史性的里程碑。
尽管这一数字尚未完全达到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所设定的预期目标,然而,2013年的新增装机数据无疑揭示了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正在逐步复苏的积极态势。这一点可以从风电机组招标价格的走势中得到有力的验证。自2011年6月以来,风电机组的招标价格已经从当时的最低点3600元/KW逐渐回升至4000元/KW,涨幅近乎15个百分点。
中国风能协会名誉理事长施鹏飞先生对此表示,2013年风力发电行业的回暖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因素:首先,财政部开始垫付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大大缩短了开发商获取补贴的周期,从而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煤炭价格的下跌使得五大发电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有所改善,进而使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进入新能源领域。“此外,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不能再继续恶意压低招标价格,因为如果机组质量降低,最终受到损失的仍然是开发商的发电收益。”施鹏飞先生如是说。
回顾过去,2012年我国首次采取全国集中招标的方式进行风电设备采购,然而,这一年的招标规模却相较于2011年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从2011年的总招标量20.8GW骤降至2012年的8.3GW,新增装机量亦相应减少30%至约13GW。然而,在2013年,国家批准了大约30GW的风电项目,同时,招标规模也呈现出了同比大幅增长的势头,仅上半年的招标量就达到了8.8GW,同比增长了整整100%。
值得一提的是,困扰风电产业发展的限电问题在2013年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2013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了2000小时,比2012年的1900小时高出了100多个小时。“即使是像蒙东这样曾经限电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其平均利用小时数也超过了1900小时。”
限电问题的缓解,与国家电网加大对风电新能源的输送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包括蒙西)的风电装机总量达到了7037万千瓦,同比增长了24%,全年风电发电量高达1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33%,平均利用小时数更是达到了2046小时,较之去年增加了143小时。
据悉,1月25日,国家电网哈密-郑州的800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线路将实现百万千瓦级以上的风电、光伏和火电的捆绑式输送,传输距离超过2200公里。该线路的投运,标志着通过特高压远距离外送新能源的实践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张弢先生认为,该线路的建成将激发新疆约7GW风场的建设热情,从而为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利好。
张正陵先生进一步透露,未来国家电网将在甘肃、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陆续启动类似的项目。其中,甘肃酒泉-湖南的特高压项目已经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目前科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将于今年正式核准并开工建设。此外,由于冀北地区的限电问题较为突出,国家电网已经考虑在该地区建设一条500万千伏的输电线路,目前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