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处高级干部罗百辉所描绘的,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机器人首次涉足工业领域,至2007年末,全球机器人真实安装总量便已达到650万台。在2007年这段时间内,工业机器人新增安装数量同比增长了3%,达到了114365台。反观其总安装量,则较上年同比增长5%,达到了995000台的壮观数据。至于金属模具加工工业方面,机器人销量增长了6%,机床销售方面则增长了9%。尤其在机器人新兴市场如中国、东南亚及印度等地区,增长幅度尤为显著。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中国对机器人投资的发展倍感重视,已经成为亚洲第三大机器人市场,2007年新增安装数量大约6600台,相比2006年,这一数字的增长幅度约为14%。特别在中国,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各行各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量正在稳步增长。罗百辉表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年度产销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启了关键转折之门,市场需求亦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需求量以每年15%至20%的速率稳步增长。事实上,工业机器人在国内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但成本相比之下颇高。而在未来,用于机床上下料的工业机器人将会成为主流。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流程中,机器人将会成为一种标准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繁荣,工业机器人的装配量必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展至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建筑、采矿等领域,预计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除此之外,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以每年40至60座的建设速度高速发展,用于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每年的增长幅度也将不低于20%。预计至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
回顾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生产工具必然要经历由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演变,工业制成品也将经历由数量、质量、柔性低成本的发展阶段。目前,机床、模具制造业普遍面临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求,以便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