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历程相似,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围绕其内涵、功能、研发及设备制造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虽然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前期工作稳固且可靠,但在实践阶段,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首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该项目实际效益证明后,针对特高压的质疑之声依然未绝。直至±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直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喜获佳绩,国家电网公司举办两次高规格“特高压输电国际会议”后,特高压输电之战事才归于平息。当前,国网公司“十二五”计划中“三纵三横”的特高压电网建设正顺利进行。
智能电网的实施则别具一格。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理念两年多来,国网公司并未急于大规模推行相关项目,而是在上海世博园区及最近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进行了两个小型试点,通过公布白皮书和每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更广泛地向社会普及知识和信息,最终在业界和决策层面形成共识,此次“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将进一步加深这种共识。智能电网正迎来大规模实施的最佳机遇。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发言表示,自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碳化、能源清洁化的背景下,新一轮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以中国为例,过去五年间,我国风力发电产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长,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大装备生产国和装机国。自2009年起,中国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第一大生产国,且自今年起,财政部、科技部和地方政府联手推进大规模太阳能应用,中国有望很快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全球领先大国。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毫无疑问,如今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电网市场需求国。
曹健林还透露,长期以来,科技部对新能源产业给予全方位系统的支持,覆盖从新能源产生、传输、应用至管理,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应用、低成本批量生产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多个领域。“十二五”时期,科技部设有六大能源科技重点,其中第四项便是加快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容量储能系统、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以及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智能输变电技术,建设若干智能电网示范区及智能电网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