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中安装了大量的机电设备。 这些设备分散在大楼的各个角落,给人工管理带来困难。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多个系统,提高设备管理的准确性。
大楼内的系统和设备较多,管理人员要进行维护和维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自动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设备故障原因传递给工作人员,便于及时处理故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及时调整楼宇内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关闭不需要运行的设备,节省大量能源。 有关机构统计显示,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采用楼宇自控系统,每年可节省空调运行成本15%至20%左右。
目前楼宇自控系统中机电设备的管理仍然是基于设备本身的基础管理。 很少有设计师根据建筑特点和用户需求制定合适的优化方案。 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系统激活率很低。
造成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激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分析,人们可以发现很多共性问题。
首先,楼宇自控系统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系统比较复杂,对设计工程师的要求也较高。 大多数控制公司承接项目时,都是由专业工程师首先对设备提出工艺参数要求,然后控制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用户的一般要求,但由于楼宇管理者管理多个系统,因此很难优化设备的运行。 建筑整体节能效果不理想。
其次,一些楼宇自控系统的管理软件智能化程度不高,只注重设备的基础管理,没有考虑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 工作流程设计不详细,给以后的升级和维护带来很多不便。
管理者对建筑物的控制是三维的。 操作界面上应给管理人员一个整体的构建对象,并显示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3D建模来模拟建筑物,给管理人员一个更真实的系统运行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整个建筑物。 软件的质量影响着楼宇自控系统的运行效果。 因此,系统软件不仅要对各子系统的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还要优化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系统软件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核心,安全性不容忽视。 设计者应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操作安全等方面入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之初,系统工程师应向电气控制箱供应商和其他建筑设备供应商提出接口要求。 例如,电气控制箱应提供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指令、开/关状态等触点要求,以保证建筑物的自动控制。 系统成功上线。
同时,楼宇自控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安装也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据统计,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传感器故障占系统故障的60%以上。 因此,在建筑物内安装楼宇自控系统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类型应与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类型一致并相互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