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代表了当今国际火力发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制造实现国产化,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进入产业化阶段,国产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直流输电、串联电容补偿、同极并联等技术在电网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330kV、5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已成为电网骨干...
但我国电气设备行业大而不强,缺乏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该行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市场对常规电气设备的需求减少,电气设备行业将面临艰巨的结构调整。
中国电气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自主设计的产品数量较少。 电气行业许多设备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地位。 这就导致了出口市场接受范围狭窄、内需市场被排除在外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一些企业将有限的科研资金投入房地产、股市,进一步限制了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水平。
对于电气企业来说,技术是最重要的。 例如:1992年至1993年,经济疲软导致欧盟电气工业陷入危机。 电气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然而,欧盟经济低迷时期,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离开电气企业,给电气行业的复苏带来了很大困难。 这个问题对欧盟电气工业的发展有着长期的影响。 受此影响,欧盟电气工业年增长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左右。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保证技术能力是中国电气企业的首要选择,其次要大力寻求技术升级。 世界金融危机为中国电气企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企业之间的资本和技术控制壁垒因危机的到来而被打破,“技术并购重组”和技术引导的“协同重组”变得更加容易。 中国电气企业如果把握得当,将系统性地提高技术、工艺、装备的综合水平。 尤其是在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政策环境下,较大的电气企业利用当地优势,结合具体项目开展“关键技术”合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西气东输、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型水面船舶、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型内需市场拓展工程相继启动。 如电脑下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 政策措施。 这些国家项目和社会项目将对电力企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从成套设备到电气开关,只要电气企业积极参与,生存和发展就不存在问题。
此外,金融危机虽然席卷全球,但出口市场受到极为严重的打击。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外交”政策的输出,海外合作项目、援建项目方兴未艾。 这些都是中国电气企业最好的行业市场。 同时,除了专业产品和设备市场外,海外通用产品市场也值得中国电气企业开发和探索。 尤其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国大型电气企业集团,其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产品价格也低于发达国家。 他们很容易成功营造电器产品的市场氛围,成功树立海外品牌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的中国电气企业甚至可以与优秀的中国营销团队结合,共同创造海外市场的奇迹。
无论是生产“专业产品”还是“通用产品”的电气企业,依靠传统关系业务的生存方式在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激烈市场环境下将不再可行。 聚焦品牌建设是唯一出路。 。 只有拥有品牌,才能超越竞争对手。 品牌建设主要关注“品牌高度”和“品牌角度”两个方面。
品牌高度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位置越高,就越主动,处于顶部位置的品牌几乎处于掌控之中。 品牌的高度决定品牌的命运。 品牌的高度所产生的力量令人震惊。 极致的高度带来强大的资源集合,有效屏蔽竞争对手,让对手陷入被动困境。
品牌建设需要从不同角度解读产品。 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人群的认可。 这是品牌的视角。 如果你无法改变产品,那就改变你看待产品的角度。 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产品。 合适的品牌角度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化冷漠为温暖,化虚无为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