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中国配电“刀门”时代的“终结者”,到今天的能效管理专家,在低碳热潮的推动下,施耐德电气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炙手可热的智能电网概念。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首次公布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决定重点建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 调度、通信、信息平台,全面覆盖传统电力系统。 所有领域。
一位长期关注智能电网发展的行业专家预计,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将催生巨大的产业蛋糕 。 在涉及的众多行业中,仅电网技术的商机就可能超过万亿元。
“在中国,智能电网过去五年一直处于试点阶段,明年开始将进入快速建设阶段,未来10年将取得长足进步。” 关羽说道。
对于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施耐德电气(中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首席专家杨俊前在2010第五届中国电气装备创新发展论坛——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论坛上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其并不掩饰抢饭的欲望:“智能电网的智能核心是如何建设强大的配电网络。施耐德电气将利用其在配电和能效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经验,成为电力行业有价值的顾问。”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施耐德电气就成立了全球研究部门,专注于智能电网的分析和研究,并专门设立了中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新能源首席专家一职。 施耐德电气认为,未来智能电网需要解决分布式发电的接入问题,优化能源管理以保证电网的高效利用,并确保无处不在的通信和智能化。 现阶段,中国的分销网络需要加强。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建立可靠、安全、高效、绿色的配电网,但目前国内输配电过程能耗仍然相当高。
在重新审视自身优势和现有产业布局后,施耐德电气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众多的解决方案,将目光锁定在配电和电力管理领域。
据悉,施耐德电气的传统优势在于配电和用电。 其电力业务与智能电网密切相关,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配电网、智能家居、高效企业、需求响应和用电管理。 在这些方面,施耐德电气具有全球领先优势,并在国内外建立了一些初步示范项目,将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在刚刚结束的施耐德电气2010解决方案峰会上,施耐德电气还推出了EcoStruxure能效管理系统。
“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节能高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全球工业和建筑消耗了70%以上的能源资源,50%以上的二氧化碳减排必须通过 节能增效。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在峰会上表示,作为节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施耐德电气可以通过提供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节能30%的目标。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施耐德电气可以提供太阳能发电行业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主直流电缆、汇流箱、逆变器、监控系统、能量分析、并网变电站等。
施耐德电气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所有业务和地区恢复增长。 总销售额达到46.61亿欧元,增长率为18.5%。 85.71亿欧元,同比增长10.5%。 值得注意的是,从地区来看,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增速高达24%,相当于西欧、北欧的四倍。 美国,是其他地区的三倍。 。 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拥有22家工厂、6个物流中心和2个研发中心。 今年5月,施耐德电气亚洲总部和中国总部同时迁入北京望京科技园新址。
“亚太中心迁至北京,将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是中国战略的新里程碑。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共享中国资源。” 在乔迁仪式上,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如此说道。
事实上,将亚太中心迁至北京是施耐德电气“一家公司”战略的重要一步。 可以将原来分散的机构集中起来,整合“一个公司”的力量进行综合管理,集中发展。 这也标志着新的“一家公司”结构的完成。
众所周知,施耐德电气旗下有很多品牌,包括APC、莫顿、奇胜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品牌都是施耐德电气旗下。 因此,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施耐德电气品牌,也为了让施耐德电气内部运作更加有效,施耐德电气提出了“一家公司”计划。
“一个施耐德电气”战略包括“客户至上”、“一个团队”、“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兴经济体的领导者”和“一个公司”五项使命。
此外,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施耐德电气就为新公司实施了三年转型计划。 在此期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战略定位。
“低碳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 园区内诞生了200多座时尚绿色建筑。 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
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期间,随处可见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的积极参与,每天都在为打造高效、环保、创新的城市做出贡献。 施耐德电气主动承接了世博会的多个项目,展示了其独特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