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制造业,面向服务业的机器人技术也日趋成熟:例如, 三菱重工的机器人保姆“若丸”可以给主人朗读。 发邮件,报道新闻头条,可以记住主人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还可以看养老院; 早稻田大学的护理机器人“Twendy-One”可以帮助老人和残疾人起床,为他们准备早餐,与他们聊天; 以及可以“完全”充当家庭成员的本田人形机器人ASIMO。
日本近年来研制的新一代机器人也开始应用于反恐、救灾、资源勘探等领域。 例如,2008年在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期间,东京警方在反恐演练中引入了遥控引爆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不仅可以通过机械手消除车辆前方的不明物体,还可以依靠红外摄像头检查不明物体的内部情况。 .
法国机器人制造业的起步是由于核电站建设的需要。 今天,法国机器人在医疗、科学探索和工程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2008年在法国研制成功的机器人麻醉师,已经完成了上百个临床试验。 机器人的光谱监测器可以记录患者大脑的活动,从而检测麻醉情况,准确控制麻醉药的用量。
在畜牧业较为发达的比利时南部瓦隆地区,机器人挤奶系统非常受欢迎。 每套机器人挤奶系统每天可挤奶50-60头奶牛,大部分奶牛每天挤奶3次。 机器人挤奶系统可以存储和跟踪奶牛的信息,例如每头奶牛的挤奶时间、过去的产奶量和预期的产奶量,还可以监测奶牛对挤奶器的反应是否正常,挤奶是否正常。 这些信息将传输到牧场管理数据库,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牧场管理者了解和评估每头奶牛的状况和产奶量。
瑞典查理斯莫斯科理工大学研制的球形机器人可以在泥沙雪地等多种地形条件下平稳移动,因此可以配合其他安全救援设备完成各种救援任务。 目前,球形机器人已经商业化。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但机器人数量远少于日本。 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的一些工人曾经认为机器人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不欢迎机器人,从而抑制了机器人的发展。 相比之下,由于日本劳动力短缺,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机器人,造就了今天的机器人强国。 现在,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机器人是未来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纷纷启动各类机器人研发项目,依托政策推动机器人及其技术的普及。
德国有几个研究项目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各种本地主题。 据德国机器人协会理事会成员、卡尔斯鲁厄大学人体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塔明·阿斯弗尔介绍,德国工业大学应用力学学院的“Johnny”和“Lola”项目 慕尼黑注重腿部。 仿人机器人智能行走问题,使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行走的姿势和速度。 比勒费尔德大学专门研究机器人手臂抓取、控制和人工智能。 他们以日本的ASIMO为蓝本,试图提高其认知能力。
日本政府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税、贷款优惠等。 此外,政府还对机器人生产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制度、融资扶持等多项政策,鼓励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另一方面,为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主导地位,日本政府近年来提出了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的新产业创造战略,希望通过大规模研发新一代机器人。 产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培养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 其中,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东海地区将把机器人培育成继汽车产业之后的新支柱产业。
日本东大阪宇宙开发协会正准备将能用两只脚行走的机器人送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地质调查,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天体发现新的行星。
位于意大利比萨的圣安娜大学微型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一种“水下网络机器人”。 设计中的机器人可在大海、湖泊、河流等不同水域工作,未来或将在应对生态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类机器人不仅在宏观领域大显身手,也在微观世界努力拓展服务能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刚刚于今年5月研制出一种可以在人工环境中移动、变向和停止的分子机器人。 这种分子机器人可以在人工设置的寡核苷酸的引导下,在2纳米宽、100纳米长的范围内移动。 未来,此类机器人可用于医疗领域,修复受损组织、携带药物,以及释放到细胞膜上执行任务。
越来越多的各类机器人活跃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要实现机器人融入社会,普及到普通家庭,除了当前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是一大障碍外,如何保障机器人的安全性正成为研发机构和厂商的当务之急。 然而,目前的机器人不具备自我意识和自律能力。一旦失败,很可能会伤害到人类。
为防止服务业使用机器人发生事故,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了相关安全指南,要求研究机构加大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努力确保机器人能够 紧急停车,避免碰撞。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在探讨成立第三方机构,对机器人进行安全测试,并完善事故发生时伤害保险和赔偿的相关法律。
机器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实现高智能。 虽然大多数现有机器人只能应对预先编程的问题,但未来的机器人应该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改变自己,并对环境变化做出优雅的反应。
从基础技术来看,机器人要真正进入社会生活需要攻克五个关键技术障碍:计算机计算能力、传感技术、电源、发动机和软件程序。 这项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