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林用“建国以来对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最大支持”来形容实施重大专项对国内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多数装备制造业落后的现状”。 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依赖进口,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需要。”
相比之下,吴伯林认为,《意见》更强调产业化,而本次重大专项则强调技术创新。 重大专项有两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强调以大型机为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优惠政策着重支持发展满足我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高端数控机床。 国防安全与经济建设; 二是推广高端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行业科技创新充分体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确保了专项内容的全面贯彻落实。
针对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开发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和精度差等问题。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立完整的功能组件研发和配套能力;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此外,重大专项还设立了2010年和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
吴伯林透露,在221亿元的专项投资计划中,中央直接投资只有100亿元,其余都是项目拉动,专项项目基本以招标方式实施。 它不仅包括整机和数控系统产品的招标,还包括通用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的项目招标。
整机方面,8大类57个主机产品受益,其中8万吨级油压机等配套产品; 数控系统方面,受益产品7个,其中功能部件和关键部件17个; 涉及共性技术研究和标准技术规范研究12项,包括动态热变形补偿技术、多轴联动软件开发、相关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等; 组织机构建设、创新联盟建设、开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建设等14项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另有10个用户过程试验基地也将投入建设。
此外,重大专项已确定的关键支撑技术包括:数控机床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高速技术、复合技术、智能化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环保技术; 数控机床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包括数控机床设计理论与设计软件研究、数控机床结构动态优化设计研究、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等。
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红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对重大专项的实施寄予厚望:“在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冬中, 专项项目的适时推出,给数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春天。”
他强调,高端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专项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国内数控机床装备制造水平再上新台阶,也将为其他重大技术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也有机床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招标的公平性表示担忧,建议项目招标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确保透明度。
据吴伯林介绍,竞价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对极少数只能由个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实行“委托优品”; 生产的产品应当按照招投标指南进行公开招标。
而且,一系列重大专项实施政策相继出台,包括一系列配套政策。 配套政策包括对国产首台(套)机的市场风险补贴政策等,同时配套政策还将推动首台(台)示范应用项目。
据调查,目前,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90%依赖进口; 与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配套的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仅为2%。 作为工作机械,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发展缓慢,间接制约了其他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