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煤电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火力发电模式导致了煤炭资源的巨大消耗。同时,广泛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发电过程中的浪费。国家电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指出,促进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是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胡:“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这些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电网来说,首先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第二是考虑环境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智能电网的基础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胡认为,依靠智能电网可以连接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甚至太阳能发电和其他形式的发电。那么,智能电网将如何实现这些可再生能源和火力发电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例如,他说,
胡:“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气电等不同的发电资源,因为风的随机性,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但是用电的人不能中断。有风的时候先启动风电,这样可以停止其他电能,无风的时候可以补充其他电能。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优化的配置过程。”
这样,胡预测,到2020年,智能电网节省的煤炭资源将非常可观。“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挥出来,我们每年可以减少4.7亿吨的煤炭消耗,这是我们去年用于发电的煤炭量,大约是十几吨,相当于去年的一半。”
智能电网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和改革的最新方向。在美国的经济复苏计划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大规模智能电网改造的内容。
按照IBM的观点,智能电网可以比作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除了促进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电力公司还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仪表、数字控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停电并更快地恢复供电。
对于电力需求侧的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智能电网也会带来一些改变。河北省电力需求侧指导中心主任陈刚,主要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即电力需求侧管理。他认为,智能电网与国内一些专家称之为“互动电网”的概念基本相同。
陈刚:“据我理解,智能电网是互动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供电商、电价等。这就是智能电网所包含的内容。智能电网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可以自我调节,自我诊断电网问题,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胡说,这些功能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分阶段进行的。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做了初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