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传统纺织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纺织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包括市场信息、产品图案、色彩、织物结构设计、纺纱、织造、染整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企业的生产、流通和管理领域,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能耗。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山东省纺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业务流程中。然而,信息化仍然存在孤岛,很少有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并将其有机整合。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从目前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情况来看,纺织行业起步早,应用广,基础广。从整体水平来看,纺织业在中国制造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我国纺织行业由于地区、行业、企业的差异,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步骤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据国家服装科技信息中心预测,随着政府对大中型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
从调查对象分析,大中型纺织企业应用基础扎实,信息化水平较高。很多外资、合资企业投资大,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但统计数据不完整。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发展迅速,重视高科技的应用,但大多数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仍是空白。
从行业来看,化纤行业最关心的是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自动化水平、节约能耗、减少污水排放等。多年来,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大,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棉花行业的运行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其管理信息化一直走在前列。毛纺技术和质量管理一直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印染行业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管控一体化。针织行业生产流程长,制造类型差异大,特点明显,实施信息系统难度大。服装企业是出口大户,数量多,发展快,但主要应用仅限于服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其他方面亟待发展。
从应用类型来看,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系统一直是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应用的70%。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体现了明显的行业特征。除了机械设计,还包括印刷图案设计和分色、电子刺绣、服装设计和排版、电子测色和配色等。
我国拥有自主版权的纺织软件占大多数,前一阶段大面积推广,总体投入不大,但经济效益显著。我国软件产品种类繁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自动控制应用包括化纤生产过程控制、纺织印染过程控制、旧设备改造、锅炉空调风机节能控制等。采用各种自动控制技术将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如果能解决一些关键技术,开发出稳定可靠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体来看,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呈上升趋势,信息化建设在这个传统行业已经开花结果。
山东省纺织行业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业务流程中,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各部分的运行和发展已经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信息化。
但是,对于我省企业来说,纺织企业信息化孤岛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应用效果来看,部门或模块的应用效果明显,尤其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数字化生产比例高,但集成比例低,无法从整体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如何选择软件和使用哪种软件产品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比如一些企业反映国产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差别不大,没有特色。另外,对于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如何进行绩效考核,也没有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标准。至于数据安全,没有相应的办法来保证企业信息的机密性。有企业提出支持国产基础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战略规划,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按项目同步推进的阶段。一部分原因是一揽子实现全部信息化成本太高;二是提供一整套适合纺织行业的信息化方案的供应商较少;三是企业信息系统更新升级成本较高。
目前,我省纺织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大多数企业属于项目策划阶段,或者策划与具体实施措施不能结合。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可循。对于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考核,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企业信息化规范和相对一致的绩效考核标准。第三,大部分企业还是以模块应用为主,信息孤岛整合成本高。真正应用信息技术并将其有机整合到企业各个环节的企业为数不多,纺织企业信息化投入较低。第四,信息技术在纺织企业的应用还不够深入,IT效益不突出。从IT带来的经济效益来看,IT效益还不够突出。一些信息化项目上线后,并没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预期的应用效果。此外,也没有严格的量化指标来衡量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五,国产软件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软件在规模、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服务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信息化的提升是多种因素综合协同的结果。信息作为技术杠杆,只有与企业战略、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员工技能等有效结合。,从而影响企业的转型和竞争力,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纺织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设备的数控化和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