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纺织电子设备自动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
但是,我国纺织行业存在地区、行业、企业差异,发展不平衡。对此,吴迪坦承:“这决定了纺织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多样性、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
快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广大纺织企业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上海环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根表示,国内一些大型纺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山东如意、绍兴新发纺织、广东溢达、宁波雅戈尔等。然而,我国纺织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其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一些财务管理软件和设备自动监控软件的应用上,只有部分领域实现了信息化。
AMT咨询公司服装行业总监葛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单从国内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销售收入占比来看,85%的企业在1%以下,10%的企业达到1%-2%,5%的企业达到2%以上。而国外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至少要达到销售收入的2%,龙头企业甚至达到5%-10%。“现在很多专门做纺织服装信息化的企业都在考虑转行。”上海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CEO黄伟焦虑地说,“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理念落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如电子企业大。”黄伟认为,国内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理念还停留在“一件衣服的毛利率只有10%”这样的水平。如果用上一套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能卖出多少件衣服才能赚回来”。
然而,即将采用或已经采用信息系统的企业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吴迪指出,国内很多纺织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和过程控制,或者规划流于形式,单个项目多,综合应用系统少。开发的项目多为单项管理、CAD、自动控制等。,无法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然而,不同厂商提供的系统或模块都是孤立构建和实现的,大多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比例大多不到1/3。已开发的系统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平台,没有形成面向企业决策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效果。
鄂尔多斯集团一位信息负责人也认为:“信息技术推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他举例说,CAD软件是高效的、标准化的、容易出错的。但是,如果CAD不与生产过程相连接,就会导致效率低下。他认为,如果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和模式不能真正与信息技术相匹配,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
但“要两只手才能发出声音”,把板子都打在纺织企业身上是不公平的。
郑钧政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卢某都表示:“纺织行业用户有信息需求,但国内IT厂商无法完全满足。国内IT厂商有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用户并不买账。”这些问题在国内纺织行业非常普遍。
以羊绒针织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为例:一是缺乏先进的解决方案;其次,针织行业的CAD软件还不成熟。鄂尔多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IT厂商并没有专门为中国用户开发生产运营的流程软件,只是电脑软件和随电脑销售的设计软件。可以为中国设备出口的过程软件的功能被封锁。而且这些软件对国内企业来说太贵了。据了解,国内一些IT公司也在尝试做这类软件,并开发了一些产品,但都只是一些常用的、普通的功能,缺乏稍微复杂和高级的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吴迪指出,中国纺织行业与国外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前端的产品设计上,还表现在后端的品牌和营销上。对此,卢某都表示,销售端的信息化确实是一个难点,企业对此要求很高。销售数据应迅速反映到R&D、生产和物流环节。纺织行业的价值链竞争需要销售端的信息支持。产品越高,对销售信息的需求就越高。
在卢某都看来,目前国内很多IT企业并不知道纺织行业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管理项目,缺乏相关专业人员。他认为,中国纺织信息公司要想有所突破,做营销平台和电子商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陆渡说:“虽然做好这个领域很难,但是纺织行业的信息化企业如果有做大做强的野心,就应该从这里开始。”
由于行业特点和生产类型的差异,纺织行业各子行业的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和生产运作都不一样,子行业的信息需求也明显不同。浙江粤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万里告诉记者,化纤上游行业面向纺织企业,客户相对固定,更受制于国际原料市场。下游服装行业直接面对消费市场,产品越来越多,消费周期更短,市场变化更快。
纺织行业信息化要适应这些差异并向纵深发展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每个纺织企业的信息化都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吴迪表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纺织企业有不同的需求。服装和纺织机械企业要重点加强设计信息化,化纤和印染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节能减排信息化,纺织厂要加强自动检测信息化。此外,服装企业应加强营销体系和物流配送的信息化。ERP(企业资源管理)将更加专业化,从而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精细化需求。
针对我国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众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滞后、需求多样、系统实现复杂的现状,吴迪认为,为了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需要建立一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些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公共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
吴迪告诉记者,《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主要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其中一些与纺织行业信息化密切相关。例如,协调国际和国内市场需要电子商务,开发国内市场信息系统也是有用的。在加速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纺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第二,生产设备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第三,设计手段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先进的纺织设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过去传统的纺织机械是由单片机控制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厂家将嵌入式产品应用到纺织机械上,可以使纺织机械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精度。电子技术对提高纺织装备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内企业的电子产品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有差距。中国的高端纺织机械市场基本上是由外国企业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