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一个空间特异性很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类似,其业务自动化一般也涵盖两部分:一是行业信息化,二是业务自动化,即智能交通。其独特之处在于后端的行业信息化与前端的商业智能之间的强相关性。因此,许多起源于行业信息化的集成商和服务商逐渐将业务延伸到智能领域,连接前端和后端。这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甚至一些集成商将这两项业务统称为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虽然是一个细分领域,但是产业链长,分支多。有传统的从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公司,比如紫光捷通。他们负责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信系统,以及前期安装的摄像头、布线、栏杆等设施的建设和网络布局。有些公司为交通管理系统提供系统,有些公司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解决方案。最新的领域是信息服务,包括动态交通信息和停车诱导等信息发布系统。
“交通部有20多个研究所在不同的子领域进行研究,所以大多数企业只有一个或几个领域的解决方案。”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说。正如他所说,没有一个集成商或者服务商可以把整个产业链吃掉。但近两年来,由于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行业的投入,10个交通管理系统(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单双号自动识别、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等。)在奥运会期间同时推出,投资近亿元。智能交通市场的启动促使一些服务提供商调整策略,加快市场布局。
钱芳是一家传奇的交通信息企业。2006年,国土资源调查与服务需求将提前释放。但就4万亿而言,当然是机电项目先受益。
资源整合是提供动态服务信息的基础。钱芳刚刚中标了交通委员会数据中心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整合项目。该项目将全面梳理行业应用系统和政府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的数据标准和信息资源目录,有效整合数据,为公共服务、企业运营和政府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同时,要建设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交通委系统内部、行业之间、与国家部委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并与市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与北京市其他委办局的数据共享交换。
据了解,由多家服务商设计建设的奥运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也将于今年建成。该平台初步建成了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全市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基于手机和车载导航的交通信息服务。“今年,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具有优势的交通信息化项目的承包上,正在提炼过去共同做过的几十个项目,将行业信息化项目积累的解决方案产品化、系列化,从而在行业内纵向推广,在城市间横向复制。”赵华红说。在他看来,数据整合项目是高度可复制的。
过去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土木工程重于信息技术,从事机电工程的公司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主干道已基本建成。国家规划的8万公里道路已经完成一半以上。在投入巨资完善交通运输的硬件设施后,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的软件设施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中国交通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中国交通的发展不仅是规模和数量的扩大,更是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其中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前交通信息化是锦上添花。现在,各级政府官员更多的是知识型官员,对信息化的认同度、重视度和依赖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赵华红说。的确,
政府官员对信息化的认可是影响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江电子认为,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只要管理者的理念再向前迈一步,就会带动这个行业的发展。“现在硬件和国外差距不大,差别更多是在管理理念层面。”张忠说。除了背景信息资源,受访者几乎一致认为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今年的一个重点。
“ETC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示范项目。重点地区开工建设。现在长三角和京津冀都是重点示范区。”张克说。据了解,长三角ETC系统已于2008年底建成,并正式投入试运行。率先在上海3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江苏省14个收费站的23个车道同时启动不停车收费系统。理论上,装有OBU的车辆通过ETC收费道口只需3 ~ 5秒。
京津冀ETC正在建设中。据了解,两年内,京津冀高速将实现每个收费站至少一条ETC通道。目前京石高速已经建设完成,京津塘的ETC将和道路拓宽工程一起做,这要晚一些。京承高速河北段监控系统不完善,耽误了时间。"一旦硬件得到改进,系统的实施很快就能完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京津冀建成后,可以连接华东和华北其次是珠三角,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从北到南的快速交通体系。”李斌说。
“ETC项目的启动确实可以带动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张克说。但示范区使用ETC会极大影响后期项目进度。现在看来,ETC的运营模式有待改进。“要使用ETC通道,需要在车上安装电子标签。插入快递卡后,通过微波感应可以不停车支付,但是每个电子标签要450元钱,价格有点高。”记者的一个朋友这样说。此外,他认为ETC车道没有优惠,汽车主要是提前在快卡里存300元钱,很难吸引出行者使用ETC车道。而且现在ETC车道很少,大部分ETC车道都是混合车道,上下班高峰期很难排队。如果ETC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普及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据了解,目前ETC车道仍处于试运营阶段,相关部门正在等待ETC优惠方案的批复。如果优惠方案出台,可能会促进ETC车道的使用效率,当然也会加快其他地区ETC项目的建设进程。
交通诱导系统是服务于公众的动态出行服务系统,目前发展良好。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此外,在关看来,今年各地对交通诱导系统的需求明显增加,而针对个人的信息服务也在蓬勃发展。
虽然交管局有发布道路信息的网站,广播电台也发布出行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出行者都会上网听广播,所以有了车载导航仪。“现在因为动态信息覆盖面小,大部分导航仪还是显示静态信息,起到引导作用。其实出行导航的需求真的很大。”张克说。
个人信息服务是目前产业链中玩家最少的领域,发展空间很大。钱芳大学在信息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现在北大钱芳以出租车作为信息发布的载体,据悉已经获得多个城市的独家媒体经营权。其商业模式是北大钱芳免费为出租车安装导航仪,然后在导航仪上发布信息,通过广告收费。“现在北大钱芳在乌市、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出租车都得到了中国石油和中国联通的广告投入。”北京大学一位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做了很多资源整合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可以获取数据信息。”赵华红说。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公司自2003年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提供动态出行服务。现在他们的交通诱导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关看来,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和投入产出都有待进一步评估。
个性化动态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是存在的。现在的问题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还在各级政府的数据库里。政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数据给企业,让企业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又会用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来实现盈利?外国政府信息对公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