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业30年的四次质变

   2022-12-12 工业品商城89
核心提示:他说,“要关心中国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就要和世界范围的发展接轨,因为技术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相互促进的。3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四大质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些方面甚至进入了世界前列。而这四个质变,根本上来源于制造工具——机床的变化。”近日,在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的“战略性产业选择

他说,“要关心中国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就要和世界范围的发展接轨,因为技术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相互促进的。3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四大质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些方面甚至进入了世界前列。而这四个质变,根本上来源于制造工具——机床的变化。”

近日,在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的“战略性产业选择”高层座谈会上,梁训勋提出了一个观点:“机床作为生产工具的智能化特征,是人类生产工具划时代的发展,人类正在迎来一个智能化生产工具时代的到来”。

梁训勋解释了这一观点,数控机床的出现标志着智能机床发展的开始。回顾机床的发展历史,从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出现至今已有50多年,其中成熟30年,大规模应用20年。特别是近年来,机床智能化功能的进一步增加,标志着机床技术在发展道路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年来,山崎马扎克公司先后研发出智能主轴振动控制、智能热障、智能防撞障、语言提示。日本大用公司开发了“thinc智能数字控制系统”等。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床这种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功能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人类智能生产工具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快速原型技术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加工方法。是加工方法逆向思维的重大突破,是加工原理的重大变革。

与沿用至今的传统“去除材料”的方法不同,快速成型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相反的方法,通过“材料堆积成型”或“材料堆积”或“增材制造法”来实现工件的原型。

快速成型技术以复合纸、高分子聚合物、金属粉末、高温合金、复合陶瓷和铸造用砂为加工原料。电加热、激光束和电子束作为能源,LOM);是由分层实体构成的。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紫外激光固化(SLA)、激光区域烧结(SLS)等方法实现原型零件建模,用于快速检验零件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大大缩短整机的开发和生产周期。除了制造机械零件原型、型砂芯,甚至还进入了三维艺术品成型、人体医学仿生零件(如骨关节)制造等相关领域。这是计算机科学、新材料科学和新能源科学综合发展的最新产物。

这一领域,国内有国有和民营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Xi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联泰、北京瑞科达、武汉滨湖机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开发的产品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投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年产数百台,技术已出口新加坡。

近20年来,“并联结构”机床的出现使世界机床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联结构”完全不同于所有传统的机床结构。传统的机床结构可以归结为一个串联结构,结构的所有几何精度误差、力的传递、刚度损失都会形成串联积累,成为致命的薄弱环节。

并联结构机床则是通过多杆结构在空间的同时运动来移动主轴头,实现加工动作。与串联结构相比,并联结构具有一系列主要优点,如简化、更高的刚度和更好的动态性能。

在过的20年里,全球十几个国家的20多个团队一直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发。其中,瑞典TRICEPT公司已供货400多套,广泛应用于空客、波音、通用、卡特彼勒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此外,几个团队还展示了他们的试用产品。

虽近年来关于并联机床的报道有所减少,但是并联机床的发展并没有停止。据梁训勋介绍,他接触了一些从事并联机床研发的团队,如日本的丰田公基、大榭、德国的Index等,了解到这些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国外R&D机构和企业仍在加速并联机床的研发,努力提高其性能。

梁训勋说,中国机床行业也有五六个产学研结合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其中,由哈尔滨量具刀具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5个并联结构品种(六杆结构)已批量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哈尔滨汽轮机厂叶片加工生产线。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龙门式“混联”机床(即串并联混联)是我国自主构思的一种机床,已成功用于哈尔滨电机厂大型水电站的设备制造。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