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07年至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呈现井喷发展态势,但当时由于零部件的制约,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全行业结束了近两年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进入新一轮的低位调整期。
“关键零部件成本占出口价格的30%,但目前行业仍未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一重工总裁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金融危机下货币贬值,国外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迅速上升,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一是有针对性地落实重大装备自主权。第二,基础部件第一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提高配套产品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进步。第三,首次提出使用首台国产设备的风险补偿机制。这一机制将使采购企业降低使用国产设备的风险,促进供需双方的定向合作,推动国产设备的发展。四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将逐步改变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虽多,但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现状。此外,该计划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支持设备产品出口等诸多方面都有新举措。
任红彬表示,该规划及其实施细则将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目标的实现。他强调,该计划应重点支持R&D设备和制造企业。
他建议,在鼓励使用首台国产设备的实施细则中,扩大风险补贴范围,不仅对使用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企业给予适当的风险补贴,对装备R&D和制造企业也给予适当的风险补贴;建议在节能产品补贴实施细则中,扩大节能产品补贴范围,对R&D和生产企业以及终端用户给予适当补贴。建议从政策上大力支持R&D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生产企业的建设;建议支持1-2家制造企业和1-2家科研单位,保证国家特大项目的实施。
向表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对部分确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但关键零部件如何确认?需要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主要工业国货币大幅贬值,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国家支持。如果早点公布相关政策,那么早点采取行动会更有效、更主动。”项对说:
马立群表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下一步应该是向自动化和信息化升级。他说,发展装备制造业,要落实规划、资金、人才,产品必须走信息化高端路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工程装备设计与控制系主任何清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国家巨额投资刺激经济,可以使制造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目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刺激经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上,大型建设项目所需的各种设备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然而,由于制造企业面临的下游商业环境不佳,这些商机可能无法为企业带来正常利润。因此,应重点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营商环境,减少分包环节,遏制腐败,为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发展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
何清华强调,政府要加大对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保持和提高企业因技术改造所购设备的抵税比例。
关于扩国内装备制造业的R&D能力,任红彬建议,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涉及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具有战略高度的技术的研究项目应转移到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其相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