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柳市:“低压电器之都”的新跨越

   2022-12-09 工业品商城122
核心提示:"柳市应该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鲁对说:2007年11月16日,德力西集团与施耐德电气合资成立德力西电气公司,正式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柳市的企业家认为,这种强强联合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大提高中低端低压电器市场的质量水平,价格水平也将发生变化。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合资也会影响中低端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施耐德可以借助德力

"柳市应该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鲁对说:2007年11月16日,德力西集团与施耐德电气合资成立德力西电气公司,正式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柳市的企业家认为,这种强强联合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大提高中低端低压电器市场的质量水平,价格水平也将发生变化。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合资也会影响中低端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施耐德可以借助德力西在生产本地化和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这给柳市低压电器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合资后,德力西开始大规模整合供应链:原来为德力西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有1000家,每一家的质量都难以保证。与施耐德合资后,公司通过考察设备和技术将供应商分为四个等级,筛选出100家供应商进行培训。近30家合格供应商被指定为绿色供应商。也有一些企业作为临时采购的备选供应商。"合资后,德力西将走上质量保证之路."鲁对说:

与此同时,人民电器开始了工艺流程和管理的改造:设备改造,加强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公司里,实行大中小合同制。总公司投入设备后,将业务分包给下属公司,再由公司承包给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再将具体工作分配给个人,通过这种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模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作为柳市低压电器企业的龙头,正泰集团开始呼吁大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尽快完成产业的梯度转移,不要压制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正泰已经开始联系一些发展困难的中小企业,为他们做代工。正泰一位负责人表示,“短期来看,大企业依靠自身资源优势打价格战肯定会赢得市场,但长期来看,像低压电器这种典型的传统制造企业,最难的任务是完成产业升级。”

“现在是个好时机。要支持一些企业做专做强,引导一些特色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的小企业转向。”薛文峰说。

身兼浙江省低压电器协会会长、柳市低压电器协会会长的郑元豹指出,生产与市场联系不紧密是柳市低压电器行业的突出问题。今年,他向柳市镇政府提出在镇上建一个展示中心。“柳市电器文化节是一个电器行业信息沟通交流的载体。每届展位超过1500个,参展企业近500家,每届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ABB、施耐德、西门子、GE等国际知名企业均有参与。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年的产品展示都是临时搭建的窝棚。7届下来,已经花了1.5亿多。”

郑元豹表示,电器文化节已经成为柳市的标志,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镇需要一个固定的展示平台来展示产品,提升企业形象。这个信息平台和技术平台的建立,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升级。

当然,除此之外,柳市低压电器企业要实现产业升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温州(乐清)电气工业科技促进行动计划》提出:

“实施电器制造业产业升级,拓宽发展领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开发制造能源领域的产品和设备(如太阳能、风能产业、船用电器制造相关的产品和设备等。),从而打通并形成新的产业链。

为电器制造业上游配套企业(如注塑、铸造、锻造等。),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优势集群。依托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同时,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使各配套企业在生产环节有可靠的质量保证,满足电器制造业整体同步升级的需求。"

柳市可以说是温州经济的先行者和先行区。无论在产业集群、企业和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以及海外温州商人中,柳市都是温州的典型代表。

首先,从产业集群来看,温州有33个国家级制造业基地,大部分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但柳市的低压电器集群无疑是最大的集群。至2007年,温州电器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4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575家,企业集团69家,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61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7年,电气行业总产值为443.2亿元,占温州市工业总产值的21.3%。这些电器企业大多集中在柳市。柳州在温州30强镇中排名第一,也是名不虚传。柳市也是温州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最集中的地方。从老字号、德力西的第一梯队到人民、华谊、华通机电的第二梯队,再到兴乐电缆、南方气动的第三、第四梯队,柳市诞生了南存辉、、高天乐、郑等一大批第一代企业家,还有俞、胡绪仓、涂永东等。此外,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温州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柳市的乐清低压电器协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柳市是温州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它集合了温州发展的所有过程和特点。它走过了过去“假冒伪劣”的艰难岁月,见证了作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辉煌时光。

经过近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温州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人才短缺、传统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等问题。从2001年开始,温州经济总量的增速几乎一直处于浙江省的最后一个方阵,产业结构几乎没有变化。主导产品仍是电器、皮鞋、服装、打火机等。柳市还是以低压电器为主。企业要想在柳市发展,土地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柳市的电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规模以上企业占企业的比例不到20%。龙头企业的实力和作用,其规模和档次也是杭州、宁波等地的优秀企业难以相比的。正泰、德力西等。比不上杭州的万向、传化;但人才环境更为薄弱,柳市不少企业在沪杭等地设立了R&D部门。

当然,柳市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温州经济转型的趋势和方向。从产业链来看,电气行业产业链长,可以发展多个前向和后向相关产业。我们可以从配套和配件开始,也可以从单个电器开始到整套服务;可以从国内卖到国际贸易;从低端低压电器产品到中高压产品;从一般制造业到服务业和金融业。其实柳市的电器行业已经看到了转型升级。一是电气产业升级,如中压电气产品和成套产品产值比重越来越大;二是与电力相关的先进产品,如华谊的风电设备产业、郑泰的光伏产业;然后是向造船等新兴产业和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转移;更可喜的是东海创投等资本管理企业的出现。

经过30年的发展,柳市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更好地发展,还需要面对一些问题,如区位优势落后、整体人才环境差、创新氛围弱、家族化管理程度高等。解决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需要跳出柳市,温州,甚至浙江。要充分发挥柳市原有的优势,即雄厚的民间资本和柳市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势,从资金、信息等方面入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