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有数百万人乘坐地铁,出行者越来越依赖轨道交通,容不得任何闪失。因此,詹明辉指出了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应急调度指挥平台可以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共享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信息,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正常运营监管和应急指挥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ACC系统,另一个信息平台,承担两个重要功能:一是票务管理和清算管理。目前已投入500万张单程票卡并分配完毕;二是资金清算。杨洋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投入了每条线的大部分,但也有社会融资。所以每条线的费用都不一样。我们需要把两块钱的票分发给不同的线路公司,类似于银联的功能。”
除了这两个功能外,ACC系统在客流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方面为线路的调度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地铁的客流看似没有规律,但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客流的大致趋势,周一到周日的客流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ACC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在哪个时间段从哪个车站进入的人数。如果实时检测到某站滞留乘客过多,将根据情况关闭该站或进行紧急处理。
该平台可以统计分析列车满载率和区段流量,为高效均衡的列车开行提供支持。在早高峰,1号线和2号线的公交车每两分钟半一趟,在晚上10点到11点的低高峰时段,公交车可能每七八分钟一趟。分析客流信息和规律后,就可以根据规律制定行车计划,从而更有效地匹配运能。此外,当大量乘客从哪个车站出来时,等等。,可以及时反馈给交管部门安排调度地面公交,对乘客出行最有帮助。
杨告诉记者:“我们统计旅客出行规律的时候,已经可以算出换乘需要几分钟,需要换乘的对应列车什么时候到达,才能有效搭载旅客,提高旅客出行效率。轨道交通要实现高效运营,方便乘客,还得从很多细微的地方做起,而这需要信息化来推动。”
之后,奥运会的VMS信息发布服务已覆盖北京的高速公路和主干道网络,主要采用LED标志实时发布交通信息。但是,最早的时候,这些LED显示板只是显示路况或标语的文字信息。阅读需要时间,很难快速阅读一屏文字。
后来道路路径安装了嵌入式led,看起来很直观,前面是什么样的路网结构也一目了然。用红黄绿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交通状况,底部还增加了一个LED来发布一些提示性的短信。效果明显比纯短信好很多。
这个品牌还在悄然变化。关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品牌上增加了一个闪烁的白色LED标志,代表你目前的位置。因为有些人方向感不强,加上北京的一些道路比较复杂,用这个闪烁的标志指示当前位置,前方的交通状态一目了然。”
“下一步,我们必须改进卡面的研究和设计。我们要考虑什么样的牌子才算路宽,按照道路的设计速度,司机能看多远。看完了,我们得给他时间反应。”关震说不要小看这些品牌。他们的立场也需要研究。“这就需要从交通工程上分析路网结构和品牌布局的位置。所以不要看一个简单的品牌,它站在哪里,上面显示什么内容,内容如何显示如何周期性变化。其实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科学研究和探讨的。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服务理念,因为你做这个品牌就是为了给老百姓看。”
在很多人看来,停车似乎是一件小事,即使找不到停车位,也只是影响到自己。但是,这也会对城市区域交通产生很大影响。王刚指出:“如果一个司机在目的地附近找不到停车位,他就会以很低的速度来回行驶,自然会影响正常的交通流速度,然后这种影响会从小区域扩大到更大的区域,造成拥堵等问题,这有点类似于蝴蝶效应。”
此外,王刚告诉记者,如果停车问题不解决,我们花巨资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成为停车场。现实情况是,很多主干道和支路到了晚上就成了停车场。修建一平方米的道路需要大量的拆迁费用、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现在我们核心区的一些车位可以说是铺了黄金,这个成本太高了。”
因此,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正在积极考虑建设动态停车诱导系统。“该系统对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减少区域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车辆在寻找停车位时行驶速度较慢,此时燃料燃烧最不充分,尾气排放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关震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北京已在西单、金融街等核心街区建设了动态停车诱导系统。关震告诉记者:“车辆进入某个区域之前,会有一个信息板,显示该区域停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停车位的状态信息。这是一级归纳。接下来需要二次引导,要给出如何到达目标停车场的指引。到了停车场,需要三级引导,标明入口处有多少停车位。然后就是停车场的诱导。如果进去后不知道哪里有车位,找起来会费时费力,需要进一步引导。”
虽然信息化在城市交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信息化也有其无奈的时刻。这种无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行者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淡漠,导致很多信息化的设备和服务沦为摆设;二是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否则很多交通信息服务无法应用,相关行业也难以发展。
出行者作为交通的主体,是由车辆、道路等设施或信息技术服务的。但如果主体不按规则办事,这些服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信息技术要解决的难题。
王刚说:“作为交通的主体,人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薄弱,无疑会对这个系统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花了很多钱来建设和维护道路基础设施,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家也下大力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希望大家遵守,目的是让整个系统运行的更加顺畅高效。但往往是个体的行为导致了系统效率的一点点损失。每个个体导致一点点效率降低,累积起来对整个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
交通管理者现在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但服务还很薄弱。因此,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由政府项目带动的,而没有服务的发展,行业很难快速发展。
人们对智能交通行业的期望很高,但发展缓慢,难以形成一些龙头企业,这其实与我国交通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现在我们说的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很多地方缺乏传统的技术手段,比如电视监控,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而相关服务才刚刚开始,很多服务只是为了公益。很难建立完整的商业模式,企业不赚钱是不可能做到的。
目前智能交通在支撑交通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好的面向服务的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只有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才能形成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