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技术就是利用眼睛中虹膜的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来进行身份识别。结合相应的算法,可以非常准确的识别出差异。自1998年以来,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虹膜识别研究团队,以满足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战略需求。他们在虹膜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17项发明专利,解决了虹膜识别从理论到应用的诸多关键问题,提高了虹膜识别的易用性、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建立了系统的虹膜识别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虹膜识别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谭铁牛课题组加大了虹膜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力度,成立了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虹膜识别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我国虹膜识别市场的局面。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虹膜识别研究水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认可。自主研发的CASIA虹膜图像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共享虹膜数据库,已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科研和商业团队申请使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虹膜识别核心技术已独家授权给美国著名的DavidSarnoff公司、欧洲IrisGuard公司、美国肯塔基大学,开创了虹膜识别技术授权给在华外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先河。
根据反馈统计,2008年,中国市场上64%的机器视觉企业的销售情况比往年要好。不过,也有销售不错的企业表示,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但爆发在去年下半年,所以虽然企业第四季度业绩差很多,但整体销售业绩还是好于往年。2009年销售预期方面,50%的企业表示会比今年好。
与往年相比,各类机器产品的销售情况,工业相机、镜头、光源、视觉设备四类中,销售好于往年的企业比例依次为:58%、51%、56%、58%。智能相机表现不佳,只有34%的企业在这方面比往年卖得好,34%的企业比往年卖得差。在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半的企业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了比往年更好的成绩。
“推进我国齿轮工业标准化,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模式,走市场经济标准化发展之路。”齿轮协会秘书长王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发出呼吁。
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领标准发展的往往是那些创新走在前列的企业。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企业标准逐渐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齿轮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到中国齿轮工业的标准,王认为,这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中国全面学习了苏联的经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开始组织实施Gear 60标准。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齿轮行业的落后面貌,我国开始参照ISO标准,实施gear 88标准。但因为是参考,齿轮的设计、工艺、设备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王对说道。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国家决定采用ISO标准。然而,由于等效或等效的争论不休,我国齿轮行业耽误了执行ISO1995标准的最佳时期,名义上执行但实际上没有改变思路,导致齿轮手册、教材、设计和设备的观念落后。迄今为止,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对gear 88标准的理解层面,影响了齿轮产品追赶国际水平的进程。
“中国已经走了30年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但齿轮行业标准化仍在延续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采访中,反复强调王。
他告诉记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是由政府推动和实施的,政府是标准化的主体。“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我国,国际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企业缺乏提高标准的动力,齿轮产品与国际产品差距拉大,最终导致行业重复引进,难以止步。”
"目前,中国齿轮行业计划经济的标准思维和组织模式必须改变."王多次向发出呼吁。
市场经济环境下,标准更新快,产品更新快,技术创新快。原因是市场经济标准发展的动力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是竞争的主体,也就是标准的主体。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创新推动标准的完善,从而形成企业和市场驱动的标准发展模式。”王带着记者来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是企业产品水平的标志。先进的齿轮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引领产品标准,进而以先进的产品占领市场。标准成为他们创造利润的武器。因此,自主创新的产品标准是驱动齿轮市场发展的“火车头”。
“正因如此,近年来,齿轮协会受行业龙头企业委托,积极组织骨干企业制定、修订行业协会标准,以标准引领市场,以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遏制恶性竞争,扶优扶劣。应该说,企业是标准的主体,协会是标准的组织者。”王举例说,齿轮协会制定的车辆齿轮钢材采购标准、摩托车齿轮标准、工业通用齿轮箱等四大系列标准,都是为了促进产品达到国际配套水平,遏制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以市场准入条件为主要内容,促进齿轮产品逐步升级。
据他介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两三年后,如果市场反映良好,会将协会的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用国家标准来支持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国家标准是用来作为捍卫国家市场门槛的武器,而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的产物,是由强大的齿轮国家的齿轮协会主导的标准,是国家间齿轮协会协商的产物。”王对记者说。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是先进标准诞生的基础。”他总结说,先进企业是用创新标准来开拓、占领和引领市场的,所以企业标准高于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高于国家标准,先进的国家标准高于国际标准。“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把国际标准看得那么神圣,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在理念和标准上远远落后于国外。”
“企业一旦停止创新,就会变成‘打工仔’。我们必须用自主创新推动中国齿轮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说,这是齿轮专业协会的基本观点。正因为如此,从2005年开始,齿轮协会开始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齿轮协会参照美国齿轮协会的标准化经验,十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我国齿轮标准化的发展。
“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赶上并实施ISO齿轮(现行)新标准,使齿轮制造精度和强度的基本标准与国际接轨,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他说,这是齿轮产品跟上国际市场发展,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
其次,在制定各类齿轮产品标准时,要瞄准国际先进公司的标准,以国际匹配齿轮的基本参数为基础制定产品技术条件,通过创新设计和工艺制造出能够参与国际匹配的齿轮产品,为齿轮产品的国内外贸易服务。
最后,王还表示,对于国内骨干企业暂时达不到国际配套水平的产品,齿轮协会在制定标准时可以设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将产品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代表国际领先水平,也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B类代表国际配套水平,即限期达到的目标;C类代表暂时难以淘汰但明显落后,将分批淘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