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急剧萎缩,青岛港生产形势急剧恶化,突然进入船少货少的困难局面。出口集装箱锐减,煤炭矿石堆场爆满,进口原油无处卸货。
今年春节前后,常德川带领相关人员走访了210个市县,走访了1105家船东、货主、合作伙伴。从正月初五开始,“坚定信心、战胜危机、科学发展”系列班已在青岛港开班。常德川告诉记者,通过学习,香港全体干部职工摆脱了盲目乐观、观望、恐慌,明确了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职工利益不动摇”的发展思路,以坚定的信心面对挑战。
常德川分析,青岛港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级的原油、矿石、煤炭码头,造就了“诚信天下”的品牌优势,锻造了“青岛港管理模式”的优势,奠定了青岛港战胜危机的基础。
今年1月,总投资14亿美元的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实现与迪拜环球集团、马士基集团、中远集团、香港泛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三国五方”合作,在前湾四期3408米岸线共同投资建设运营10个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这一青岛最大的外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青岛港抗风险能力。
青岛港抓住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有利时机,2008年国家重点工程前湾四期工程4个泊位已通过船舶试靠和重载评估,加快工程建设,力争2009年底完成10个泊位3408米码头岸线全线贯通;加快董家口新港区的开发建设。届时,青岛港将拥有世界领先的集装箱码头、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40万吨级原油码头,由三个港区发展为四个港区,港口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青岛港坚持不向社会推一个员工,下大力气确保9500名农民工岗位工资不变。2008年10月14日,第六批转入合同制的农民工就业。传说青岛港在危机下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2008年,它进行了20年来的第30次增资,使近3万名员工、农民工和退休工人受益。
在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出台后,我国中小钢厂急需矿石。青岛港积极匹配中小钢厂和贸易商,帮助中小钢厂解决原料来源;去年下半年以来,港口矿石、煤炭压力日益严重,堆场处于满负荷状态,进港船舶卸不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现状,青岛港投资数千万元,大面积拆除办公楼、候船楼、员工食堂、浴室等生活办公设施,重新布局港区,增加堆场25万平方米。不惜多花12块钱每吨煤,帮助煤企在港外免费堆存,专门组织装卸力量在港外接卸。既解决了煤矿企业的燃眉之急,又节省了大量仓储费用。
常德传说,“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尽力帮助船东和托运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即使我们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纯碱吨袋包装容易破损的现象,青岛港对每个作业环节逐一分析,采取措施预控,消除了货主的后顾之忧,港口纯碱吨袋作业量逐渐增加;由于贸易急剧萎缩,全球大量空箱闲置,船公司急需舱位。青岛港立即分六条航线深入船公司了解具体情况。三天后,与13家船公司签约,在青岛港建立空箱仓储基地。据常德川介绍,目前,青岛港码头已堆放近14万个空箱,为船公司节省了大量空箱堆放成本。
面对港口进口油长期积压,贸易商在港储存期长的情况,青岛港多方联系,帮助贸易商寻找买家,跑炼油厂,协调运输船队,协调船公司,盘活航运市场,让船公司有活干,同时增加货主的中转量。今年1月22日,铁路输油专线开通,进一步减轻了石油运输压力,大大降低了周边炼厂的运输成本,保障了青岛周边内陆腹地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控股集团的发展使青岛港从“危机”变成了“机遇”。青岛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2008年12月25日,在地中海航运公司最大的集装箱船地中海弗朗切斯卡号的运营中,青岛港以每小时498个自然集装箱的最新效率,第8次刷新“振动超效率”。
青岛港实行内陆所有码头、堆场、仓库、人力、设备的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在国际纸浆价格大幅下跌,贸易商和制造商大量进口纸浆储存的情况下,实现了进口纸浆品种的新突破。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青岛港在危机前就牢固树立了“节能减排是国企的重大责任”的理念。通过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的奖惩。2008年,港口生产同比增长13.3%,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4.2%。常德川说,今年青岛港自我加压,确定了60个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攻关和实施。1月份,生产同比增长3%,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9%。
青岛港把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编写了43个专业101种培训教材。从今年2月开始,全员培训,大家把“我要做”变成了“我要做”。去年创团以上生产新纪录270多项,其中27项被评为全国生产新纪录。今年1月创下了集团级以上26次的纪录,其中集装箱“振超效率”第八次打破世界纪录,铁矿石“孙波效率”第九次打破世界纪录。在青岛市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中,青岛港获得了普通工种4个第一,专业工种5个第一,摘得青岛组总分第一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