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移动通信GPS网络采集的数据,可以详细掌握每辆运行出租车的信息,比如它们属于哪家公司,司机是谁,目前空驶里程有多少,超载里程有多少,日营收有多少,是否有违章和超速报警,甚至司机踩报警油门多少次都可以记录保存。
“以前广州每年有400多辆出租车被盗被抢,几乎每天都有。但是自从三年前安装了这个系统,每年只有一两起抢劫案。告诉司机,人身安全最重要,因为车辆被抢后可以通过系统找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抢劫发生后,车辆会立即报警,公安部门可以立即处理。通过移动定位系统,可以大致确定车辆的位置,对快速找到被劫车辆,营救司机有很大帮助。
此外,该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是电子支付。在很多地方,出租车司机对客户用信用卡支付非常抵触,因为没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司机要去加油站推导计价器的收费金额,要过几天才能到账,非常不方便。不过这个问题在广州早就解决了。乘客只要用广州的公交卡“羊城通”在出租车上刷卡,钱就可以马上转到司机的账户上。司机不仅不抵触客户刷卡,还免去了找零的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配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出租车每天都在路上跑,形成遍布广州的传感器。通过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可以了解广州的路况。“有了这个系统,当市民打电话询问从A到B的路线时,不仅可以被告知具体路线,还可以知道这条路的速度和可能需要的时间。”广州市交通委工作人员说。
通过智能系统,广州交通指挥中心还可以为出租车提供更多的其他服务。“比如广交会期间有很多外国旅客,我们不仅要调度交通,还要提供一些语言翻译。”该负责人表示,“很多出租车司机反映,不怕听不懂英语。只要打开麦克风,乘客与后台呼叫中心沟通,就可以直接通话,告诉司机客人要去哪里,有什么要求。”
作为中国物流大省,2007年广东完成货运量164983.44万吨,货运周转量4310.67亿吨公里。物流业是提升广东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广东省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过去广东同批次货物平均周转周期为35 ~ 45天,而在物流业发达国家,只需10天。一方面是因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整个运输过程耗时太长;另一方面,信息闭塞,传输时间长也是重要原因。“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差距,必须在信息共享上有所突破。电子端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电子口岸业务发展部副经理索友利说。
广州电子口岸是广州电子口岸宏观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是在国家电子口岸委员会和海关总署的指导下,与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海事局、广州边防站等相关单位合作,发挥业务技术优势,共同参与建设的平台。目标是成为广州唯一的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处理平台。
索友利告诉记者,电子口岸是现代贸易的标志,可以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简化企业进出口手续,真正实现政府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传统工作模式的改变,促进了通关效率和业务规范化的提高,适应了海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带来了海关业务的电子化,也带动了整个物流的发展。
广州电子口岸以外贸进出口通关和内贸物流活动为主线,实现物流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形成可操作性强、方便社会各界的区域性电子平台。在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普及应用范围,推进电子口岸跨区域合作。以海港社区、空港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向铁路社区、公路社区拓展,实现物流供应链和社会物流领域全覆盖。以口岸通关为突破口,将服务延伸到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两个领域。
目前,广州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已完成全部建设工作,中国电子口岸分布式认证系统已成功部署至广州。该系统从安全性、稳定性、处理性能等方面有效满足了目前及未来几年电子口岸业务的应用和发展需求。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口、机场等为重点的通关一体化物流信息和服务平台。通过资源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港口单位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广州电子口岸可轻松与企业系统对接,无需大规模改造,无需专门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量大,降低了项目实施成本。实现了通关、物流业务、在线咨询服务、信息发布等服务。“一单多报”和“一卡管理”提高效率。
据了解,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电子口岸联网接入企业超过2万家,广州海事局、广州边检站已将该系统应用于广州20余家船公司,日均受理国际航行船舶进港申请和进出口岸检20余次。广州电子口岸舱单处理系统已推广至南沙港区所有船公司,每月约有8 ~ 10万TEU的进出口集装箱向海关申报,且呈逐月递增趋势。到货申报系统已扩展至黄埔关区全部15个集装箱码头,出口邮递物品申报系统每天向海关申报国际普通邮件、快件500余件。
自2004年3月广州电子口岸正式启用以来,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充分利用电子口岸的服务体系,方便企业办理业务,有效提高了广州口岸通关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以航运公司为例。在广州电子口岸使用进出境船舶通关系统后,每艘船舶的申报流程可节省3 ~ 5个小时。按每月代理30艘船计算,可节省船期90 ~ 150小时,可为用户节省大量靠泊费用。”索佑利说。
当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所有产品都贴上RFID标签时,很多企业无所适从。沃尔玛60% ~ 70%的采购来自珠三角。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来到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希望找到自己的RFID应用案例。在此之前,沃尔玛200强供应商之一的东莞视频集团,刚刚采用了该中心提供的RFID技术,继续从沃尔玛获得订单。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出口大省,出口占全国1/3。这种情况使得广东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有着迫切的需求。”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主任、首席架构师李颖说:“另一方面,广东省规模企业少,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占75%甚至90%以上。没看到山,都是树林。所以中小企业需要一些中间环节和第三方平台的帮助。”
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大幅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RFID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也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RFID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李颖说,因为RFID的很多方面,比如频率应用,都需要政府的许可,没有政府的参与,产业无法发展。RFID具有很强的行业关联性,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目前,RFID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这就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应用连接、RFID信息链交互和共享两个环节,RFID需要与制造业、物流业和零售业的应用需求紧密联系,加强信息链中的沟通和共享。
在此背景下,广东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了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该中心在粤港RFID专责小组的指导下,由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和中盈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心充分发挥粤港及国际RFID产业机构、科研院所和行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作用,是立足粤港,面向全国,为RFID技术及RFID产业应用推广提供公共支持,推动RFID产业化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
“中心是公共技术交流的桥梁,是自主公共信息交流的平台,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和产业应用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李颖告诉记者:“自中心成立以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一直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