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继电器行业要打造大产业链

   2022-11-14 工业品商城176
核心提示:微电子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继电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小型化和表面贴装。电子整机越来越薄、轻、小,大量使用片式元器件,加速了继电器的小型化和表贴化进程。随着继电器与微电子、微装配、微精密加工等新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继电器的极限物理尺寸不断被突破,使继电器芯片化成为可能。第二,高性能高频率

微电子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继电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小型化和表面贴装。电子整机越来越薄、轻、小,大量使用片式元器件,加速了继电器的小型化和表贴化进程。随着继电器与微电子、微装配、微精密加工等新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继电器的极限物理尺寸不断被突破,使继电器芯片化成为可能。第二,高性能高频率。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继电器高频特性的改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引入,不仅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功耗、负载、可靠性、抗恶劣环境等性能,也使以前难以实现的功能迅速成为现实。第三,复合与整合。继电器嵌入软件并与其他元件结合后,将不再是过去只能实现单一开闭功能的分立控制元件,而是以继电器为核心的新型自动控制元件或子系统,将颠覆继电器的传统概念。

根据美国独立的技术、市场和战略咨询研究公司风险投资发展公司(VDC)2007年8月15日公布的数据,2006年继电器(机电式继电器和≤50A的固体继电器)的全球销售额约为44亿美元。预计VDC的全球继电器市场将以6.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11年将达到60亿美元。2008年,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然而,由于零部件银行的滞后影响,以及中国继电器在全球所占比重较大,预计2008年全球继电器市场将保持5%的增长,达到49亿美元。

2007年是中国接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双突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2007年中国继电器销售收入101.88亿元,产量44.04亿件,分别比2006年增长19.16%和20.22%。2007年,中国的销售收入和产量已分别达到世界的31.55%和36.70%。中国继电器产业整体规模步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国际地位稳步提升。2008年,业务出口增速下降,但中国继电器行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增长率达到15%左右,销售收入达到117亿元左右。

中国继电器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新形势,全力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目前,继电器在我国传统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与两化融合的要求相差甚远。全行业将立足两化融合,加快新型继电器产品和应用系统开发,努力推动继电器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与整机厂形成更加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建立更广泛的产业联盟组织,打造大产业链。全面参与机械、冶金、化工、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传统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效率,助力节能减排。在汽车领域,要重点突破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在电力领域,要加大在电网管理和调度自动化、变电站和保护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和计量计费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在机床领域,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提高各种数控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我们应该真正将创新融入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继电器积极参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应用,会催生新产品。

二是大力研发继电器新产品和继电器新技术。为适应应用领域技术快速升级的新形势,将特别加强新一代继电器设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开发,加快新型继电器的研制。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输的频率从几百MHz迅速提高到几十GHz,这将加快射频同轴继电器的研发,使其能够几乎无失真地传输和切换这些无线高频信号。目前研发重点是传输频率在几百MHz到18GHz的产品,下一步研发目标将是射频性能更高的4 GHz到40 GHz的新型结构产品。2007年,全球汽车继电器销量占全球继电器销量的21%,已经超过通信行业成为继电器最大的应用领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继电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汽车继电器的革命。同时,应加强相关技术的开发,包括智能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无害化技术。

第三,向复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接力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相互加速、渗透融合、应用的深化和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本来,继电器作为机电元件,将加速向微电子、光电子产业延伸和拓展,实现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智能集成,呈现复合化、集成化的新趋势。与其他新领域的交叉融合会产生新的产品形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