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安控科技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全面战略合作,为工业互联网安全提供支撑保障

2018-12-28 10:213300admin

     2018年12月28日,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控科技”)与360企业安全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理论、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等方面展开全面而紧密的合作,共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解决之道。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工业控制系统越来越开放,在导致传统信息安全威胁向工业生产系统扩散的同时,工业互联网对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和融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非传统信息安全问题。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为核心的涵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过程安全、操作安全等方 面的工业安全需求日益迫切,工业生产运营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国内自动化领域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控科技与国内企业网络安全市场领军者360企业安全集团联手,针对工业互联网本质安全问题,围绕安全工控系统、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产品、工业生产运营安全服务等方向展开全面合作,标志着双方对基于行业的本质安全是工控安全解决之道的共识,也是IT与OT渗透融合、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贯穿融合技术路线的具体实践。
   双方将在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安全智能控制系统、安全大型工业软件等产品,基于行业规则的工业本质安全解决方案,针对工业场景专用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等为载体,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联合研发,为工业企业提供全面的安全态势感知服务和安全运营支撑服务,实现系统性的安全管控。

                                                                                                    

   安控科技高级副总裁王锦兵指出,目前国内高端控制系统和大型工业软件基本上由国外垄断,安全形势严峻,必须从工控本质安全出发,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安控科技作为行业领先的工控产品厂商,肩负着为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提供安全支持与保障的责任,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二   十多年的技术和行业业务理解积累优势,与360企业安全集团的信息安全、工控安全态势感知的优势结合,以全新思路研制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并在石化、电力行业示范,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我们坚信一定能走出一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光明大道!

                                                                                                  

360企业安全集高级副总裁曲晓东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生态,需要工业企业、工控企业、网络安全企业以及管、产、学、研各环节共同参与,协同努力。360企业安全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安全生态”建设,与各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主管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生态。此次与安控科技的合作,就是我们建设网络安全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双方将围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安全需求展开合作,为我们国家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陈玉龙研究员在致辞中,希望安控科技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控制信息安全和控制系统安全结合;自动化技术与数字控制技术结合;工业生产系统与工业控制紧密结合;工业经济发展与信息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度融合。两家企业采取的全面携手合作的新模式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在致辞中表示对自动化行业与信息安全行业的紧密合作模式的认可,对双方联合研制融合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并基于场景规则定义应用功能的安全智能控制系统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将代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工控产品发展的趋势。希望双方加快落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探索中解决问题,铸就典范。

随着工业互联网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以及应用的普及,安控科技此次与360企业安全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必将创造工业安全的新天地。

本文地址:

打赏 0
“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从“老三样”到“新三样”,韧性与创新驱动全球市场
盛夏时节,欧洲杯赛场上中国品牌比亚迪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体现,更预示着中国制造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年1-5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稳中有进”的韧性,而这一切的背后

0评论2025-11-1411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与空心杯电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引擎”新选择
在日益智能化的机器人领域,电机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整体表现。在众多电机技术中,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放量增长。无框力矩电机:定制化与高扭矩的完美结合无框力矩电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轴、无轴承、无外壳、无端盖的电

0评论2025-11-149

精密减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量之源”,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舞台上,精密减速器无疑是驱动机器人实现精湛技艺的核心部件,它们是机器人“力量的来源”,也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幕后英雄”。减速器的核心使命:放大力量,精准传递减速器的根本作用在于:• 降低输出转速: 许多高性能电机以高转速运行,但机器人各部件所需的运动速度较低,减速器能够

0评论2025-11-147

力矩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触觉”之源,技术壁垒与降本增效并存
在人形机器人日益精进的智慧之路上,力矩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机器人的“触觉”,赋予了机器人感知外界力量的能力,是其实现复杂精细动作感知和控制的核心部件。什么是力矩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眼睛”和“耳朵”。力矩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将力的变化转化为

0评论2025-11-147

人形机器人:智能舞者蓄势待发,开启商业化新篇章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实走来,一场更为深入的商业化浪潮已然拉开序幕。这些集成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尖端技术的“智能舞者”,正凭借其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成为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技术革新:从仿生到智能,每一次蜕变都意义非凡人形机

0评论2025-11-1415

2024年大数据市场新格局:国央企引领,制造能源电力成焦点,实时与融合驱动价值
2023年,广受关注的大数据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挑战,许多企业的增长步伐未达预期,尤其以咨询和定制化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然而,步入2024年,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客户对更长时间的POC(概念验证)和长期的售后支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预示着企业对大数据服务的需求正朝着更深入、更长

0评论2025-11-146

赋能产业升级:“智网”连接未来,驱动企业新增长
步入数字时代,产业的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三大领先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5G+工业互联网”这条汇聚无限可能的赛道上,正展开激烈的市场角逐。这场技术革新,不仅改变着生产模式,更深刻地重塑着企业的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然而,在这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许多“绊脚石”需要跨越。这些存在

0评论2025-11-143

激发中原动能:河南产业升级的“九大引擎”与“智造”蓝图
为了催动河南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换代的澎湃动力,一份聚焦于产业革新的行动纲领应运而生。该纲领深入洞察各行各业的独特需求,精准施策,提出了九项关键的升级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从淘汰落后、拥抱绿色,到提升安全标准、引进高端技术,再到全面升级试验检测能力,乃至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推广节能节水设备、强化固废处理效能

0评论2025-11-135

激活产业脉搏:河南省如何引领大规模设备升级与消费品迭代新浪潮
在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中,产业基础的升级换代与消费品市场的更新迭代,是推动整体经济循环提速的关键驱动力。其中,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既是各类先进设备革新的核心需求者,也是高质量消费品以及尖端生产资料的重要生产者。作为中国中原腹地一处重要的经济活跃地带,河南省拥有极为扎实的产业根基。其工业体系之完

0评论2025-11-136

中国“智造”的崛起:从模仿到创新,国产工业机器人引领产业链升级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是国家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正如卡诺普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所言,这背后是中国庞大工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曾几何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然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0评论2025-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