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连动中国,筑梦蓝天

2018-12-27 11:053230admin

  近年来,代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前沿水平的航空领域发展迅猛,在核心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对于零部件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同于常规的工业应用,航空工业应用对于连接产品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工作环境也更加严苛,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最“稀松平常”的连接产品,往往是最先出现问题的环节。

  2018航展期间,全球连接和传感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泰科电子(TEConnectivity,下以“TE”简称)以“互联飞机”为主题,携其最新电气互联解决方案参展,通过创新技术助力中国商用飞机的智能化发展。展会同期,TE还与中国航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下以“中航材”简称)签署合作备忘录,彰显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立场。gongkong®有幸采访了TE航空、防卫与船舶事业部总裁Stefan Rustler以及TE航空、防务与船舶事业部销售总监及中国区总经理程锦胜,他们分享了事业部致力于航空领域的创新方案并分享了此次与中航材合作的重要意义。

顺应发展,无惧挑战

  极端温度、振动、机械损伤以及液压油和其他液体潜在接触等严苛环境,是航空应用连接方案面临的普遍挑战。对此,TE推出飞行控制与起落架系统解决方案,利用集成线束提供即用型安装解决方案,保证每个组件都符合密封、防潮和耐化学腐蚀等要求,由此达到节省空间、减轻重量,承受飞行中的高温、冲击和震动等目的,最终降低系统成本。随着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构元件和飞机机身,越来越需要由专用接地路径和传统金属元件组成的高度分布式接地系统,以及可用于接地和防雷保护的金属。对此,TE推出了针对当下发展潮流的接地系统解决方案,作为空间和重量节省型系统级解决方案,应用于飞机接地和粘接传统以及复合材料机身。该方案采用仔细分析路径以了解电流的流向,应对照明故障、短路或其他故障,从而确保最佳性能和保护。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化飞机对航空电子设备的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除了外部和机身的连接,TE也专门针对航空电子设备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TE航空电子设备解决方案拥有连接系统的高性能I/O,更配备更佳的盒内封装解决方案,外壳也更加坚固轻便,是一套能够满足更多需求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从组件到集成解决方案节省更多的带宽、空间和重量。而在机身硬件得到优化后,制造厂商开始更加注重服务,对此,TE推出机上娱乐系统(IFE)和座舱内饰系统解决方案,与传统连接器相比,其在尺寸和重量上都更为优化,而且,从灵活的飞行娱乐系统到高速互联网接入,TE的连接器可以为乘客提供高速网络的强大功能和便利。更重要的是,TE连接器可以通过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即插即用的连接器降低成本,助力制造商实现降本增效。

  Stefan Rustler表示:“TE始终将创新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我们会将销售额的20%投入到研发中,确保产品方案能够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因此,在航空领域,TE保持着一贯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产品特点,为中国用户提供全球化品质,专门针对中国航空发展推出的解决方案则将本地化服务落实得更加全面。

合作共赢,助力发展

航展期间,TE与中航材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了双方在中国民用航空领域的合作项目。

  中国航材总经理、中航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表示:“2018恰逢TE在华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岁月,TE既是中国航空领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校的产品保障服务,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以原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有限责任为基础改组设立的航材共享平台公司,中航材应用数据共享和互联网技术,打造了行业的航材云计算平台。TE与中航材合作后,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民用航空领域资源及优势整合,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和售后服务企业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航材供应及保障解决方案,而且将进一步降低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飞机维护成本,拓展零部件采购的便利途径,对加快推进航材共享平台的建设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扎根行业,立足长远

  提及长远发展,程锦胜表示:“在基础领域,TE的技术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向未来,首要的是深入到行业应用中去,加强在设计以及工艺方面的探索。”诚然,与美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航空制造起步较晚,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才迎来了如今大踏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也为如TE这样的供应商提供了可观的业务机遇,然而,与欧美行业发展的不同也造就了对于产品的不同需求,这是不容的挑战。

  为迎合中国市场发展,程锦胜透露:“TE将持续扩大生产,加强内部规划,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此同时,我们还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不断加强本土化战略,巩固中国业务,本次与中航材的合作也是重要一步。”此外,除了商用大飞机,国内无人机以及私人飞机等的崛起,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TE也将紧随市场发展,提供更加贴合现场应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93.html


打赏 0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3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3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3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4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5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8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2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