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机器人行业更像是整个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表面稳步增长平静湖水下,暗流涌动,撕扯着国产机器人厂商的小舟。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8452台(套),同比增长8.7%,10月当月产量为9590台(套),比上年同月下降3.3%。
和整个制造业发展趋势差不多,机器人行业借势2017年的爆发式增长,在2018的开端,“惯性”增长了一个季度,甚至没有等到上半年结束就开始增速放缓,一路向南。
对比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创造增速和容量的两个历史新高,2018年甚至可以说是给了机器人行业一个迎面“暴击”,击碎了很多人大展宏图的美梦。
然而,不乐观的形式更让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劣势暴露得更加明显,在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一改此前连续上升的局面,开始下滑,与此同时,外资机器人品牌迎来了大幅上涨。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国产机器人厂商真的到了不得不正视固有问题的“存亡之秋”。
梦醒后,谁来买单?
传统受众行业迎来寒冬
从行业来看,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汽车行业,2018年出现了明显下滑,即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让整体数据没那么“难看”,但这已经对于很多机器人厂商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产品线单一的厂商来说,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而在去年的显著增长点3C行业,今年的发展也并不景气。而且,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5G技术以及手机屏幕材质等问题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让手机制造厂商对于设备投资更加谨慎。
投资市场逐渐“冷却”
和情怀满满的制造行业不同,资本市场显得更加敏锐,在期望值一再降低的情况下,逐渐理性,这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国家政策的力度调整,让很多企业捉襟见肘,即便是一些体量大的企业也不得不降低技术研发资金。
国际贸易摩擦搅局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很多国家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防范甚至打击,同样影响着机器人行业的出口。对于核心零部件技术短缺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不得不考虑,如果没有高性能核心零部件的加持,自己的产品还能走多远。
中低端,只配打价格战
除了外部的“撕扯”,国内机器人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已经让这艘行进不稳的小船摇摇欲坠了。
汽车行业有“肉”吃,那就扎堆儿涌进一群焊接、喷涂机器人,3C崛起了,那就都转头加码电子制造,快速迭代背后,一群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机器人面面相觑,为了赢得市场,只能价格一降再降,昂贵的进口零部件已经让“薄利多销”那一套不那么好用了,费力不讨好,行业上层的泡沫开始慢慢破灭。
寒冬里,“国货”当自强
尽管2018年机器人行业发展得并不轻松,但从现今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保有量来看,依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外资企业信心满满,并没有受到眼前形势的影响,持续加码机器人业务。国产厂商也是时候重整旗鼓,奋力一搏。
扬长避短,摆脱恶性竞争
在传统行业下滑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国内和外资机器人厂商的起跑线已经拉近了,很多外资厂商已经开始大力布局细分领域,对此,国内厂商也应当找到自己的定位,牢牢抓住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获得市场机会,更避免恶性竞争,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市场应用当中,也应当利用国产品牌的优势,与传统工艺实现融合,依靠产品和服务打动受众厂商。
提高研发能力,打通产业链
如今,拥有整套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屈指可数,在如减速机一类的核心零部件领域依旧严重“受制于人”。
因此,研发能力是整个国产机器人领域急需加强的部分,很多整机厂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处于积极转型当中。
而对于一些零部件厂商来说,提升产品性能,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更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
因此,行业内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通产业链,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
留住人才,方能长远
行业的发展不是一代人就能够推动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制造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甚至出现断流情况。为了推进行业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这一点,我们同样应当借助国产品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强产学研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在2018中国机器人企业家峰会中,机器人产业联盟面向国内机器人厂商做了快速调查,2019年,国产和外资机器人厂商的增速差距会拉大还是缩小?
面对灵魂一问,国内厂商们的观点各占一半,基本持平,那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来辩!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85.html
“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从“老三样”到“新三样”,韧性与创新驱动全球市场
盛夏时节,欧洲杯赛场上中国品牌比亚迪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体现,更预示着中国制造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年1-5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稳中有进”的韧性,而这一切的背后
0评论2025-11-1411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与空心杯电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引擎”新选择
在日益智能化的机器人领域,电机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整体表现。在众多电机技术中,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放量增长。无框力矩电机:定制化与高扭矩的完美结合无框力矩电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轴、无轴承、无外壳、无端盖的电
0评论2025-11-149
精密减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量之源”,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舞台上,精密减速器无疑是驱动机器人实现精湛技艺的核心部件,它们是机器人“力量的来源”,也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幕后英雄”。减速器的核心使命:放大力量,精准传递减速器的根本作用在于:• 降低输出转速: 许多高性能电机以高转速运行,但机器人各部件所需的运动速度较低,减速器能够
0评论2025-11-147
力矩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触觉”之源,技术壁垒与降本增效并存
在人形机器人日益精进的智慧之路上,力矩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机器人的“触觉”,赋予了机器人感知外界力量的能力,是其实现复杂精细动作感知和控制的核心部件。什么是力矩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眼睛”和“耳朵”。力矩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将力的变化转化为
0评论2025-11-147
人形机器人:智能舞者蓄势待发,开启商业化新篇章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实走来,一场更为深入的商业化浪潮已然拉开序幕。这些集成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尖端技术的“智能舞者”,正凭借其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成为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技术革新:从仿生到智能,每一次蜕变都意义非凡人形机
0评论2025-11-1415
2024年大数据市场新格局:国央企引领,制造能源电力成焦点,实时与融合驱动价值
2023年,广受关注的大数据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挑战,许多企业的增长步伐未达预期,尤其以咨询和定制化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然而,步入2024年,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客户对更长时间的POC(概念验证)和长期的售后支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预示着企业对大数据服务的需求正朝着更深入、更长
0评论2025-11-146
赋能产业升级:“智网”连接未来,驱动企业新增长
步入数字时代,产业的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三大领先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5G+工业互联网”这条汇聚无限可能的赛道上,正展开激烈的市场角逐。这场技术革新,不仅改变着生产模式,更深刻地重塑着企业的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然而,在这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许多“绊脚石”需要跨越。这些存在
0评论2025-11-143
激发中原动能:河南产业升级的“九大引擎”与“智造”蓝图
为了催动河南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换代的澎湃动力,一份聚焦于产业革新的行动纲领应运而生。该纲领深入洞察各行各业的独特需求,精准施策,提出了九项关键的升级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从淘汰落后、拥抱绿色,到提升安全标准、引进高端技术,再到全面升级试验检测能力,乃至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推广节能节水设备、强化固废处理效能
0评论2025-11-135
激活产业脉搏:河南省如何引领大规模设备升级与消费品迭代新浪潮
在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中,产业基础的升级换代与消费品市场的更新迭代,是推动整体经济循环提速的关键驱动力。其中,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既是各类先进设备革新的核心需求者,也是高质量消费品以及尖端生产资料的重要生产者。作为中国中原腹地一处重要的经济活跃地带,河南省拥有极为扎实的产业根基。其工业体系之完
0评论2025-11-136
中国“智造”的崛起:从模仿到创新,国产工业机器人引领产业链升级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是国家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正如卡诺普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所言,这背后是中国庞大工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曾几何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然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0评论2025-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