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自动化程度低因设备不给力?

2020-05-13 11:478990工业品商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孙少毅阐释了自己的理解:“李总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工业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其实我们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工业2.0的状态,工业3.0可能是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做到。”
    他认为,除了制造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外,我国智能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比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占率不足5%。“我们还需要恶补基础技术,补上工业2.0、3.0,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加速我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
     针对电机行业的情况,孙少毅补充道:“目前国内生产制造电机的工厂多为传统人工操作,工序环节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质量一致性难以控制,总体上应该还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的阶段。”
     知名电机企业鹤山百灵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晖表示:“李总理这个说法我基本上是认同的,而且要真正地去做到补上2.0和3.0、赶上4.0,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也不是一家设备厂的能力强一点就能全部实现的。因为电机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这个大行业里面又分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小需求和小领域。规模的大的行业在设备投入方面都要算经济账,何况小企业?投入了几千万,才能卖到几百万,谁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的。”
    与陈朝晖观点差不多,深圳市兴特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林说道:“我觉得电机行业应该是处于工业2.0和3.0之间。因为工业4.0方面我们很多技术都不具备,电机行业要到工业4.0就相当于是有无人车间了。我们中国在做小电机这一块,其实是没有经历过多少年的,产品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国外相比都是有差距的。”
    2016年7月3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报告称,中国虽然目前还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是它的劳工成本在过去的10年间升了5倍。国内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给制造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各个行业的自动化需求会加速。众所周知,微电机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生产已成为电机行业的趋势。那么,现阶段我国电机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怎样了呢?
    作为知名的自动化设备企业,江门市维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明善表示:“国内电机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程度是非常低的。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电机尤其是微电机的利润率比较薄,在利润率比较薄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就不愿意投入做全自动的生产线;第二,电机企业的订单不太稳定;第三,电机的标准有些不一致,有的厂家要求这样有的厂家要求那样,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无法实行自动化;第四,有些企业产品做得比较杂,各种电机都做,这样也使得难以实现自动化;第五,原因在于产品本身,有些工序没办法实现自动化,只能用人力。”
   佰奥智能的孙少毅同样认为国内电机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较低:“我国电机生产工业与世界同类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之一就是技术装备落后,电机制造的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人工密集型流水线生产方式,工序环节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质量一致性难以控制,根本无法满足微电机市场的高速需求。”'
    而电机业则表示情况没有那么悲观。鹤山百灵电机陈朝晖在谈自己企业自动化设备情况时说道:“我们的自动化程度一般般,处于中等水平吧。从去年到今年增加了几台设备,大概有二、三十万的设备投入。”
     东莞国亮电机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陈洪毅也表示:“我们公司自动化生产程度一般,但我们的设备每一年都有更新。”
     关于目前自动化设备引入数量的考虑,陈朝晖解释道:“我们是在逐步的增加自动化设备,并不是不增加。因为我们始终认为,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盲目地引进设备,设备不能正常地发挥出它的功效,那也是白搭。所以我们的策略是逐步逐步地增加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我们公司不懈的追求。”
     陈洪毅表示没有引进太多设备是因为设备质量问题:“不是我们不想自动化,而是因为现在的自动化设备原因。国内没有太多合适的设备企业,他们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买回来之后不好用,要经常维修,使得生产不连续,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国外的产品可能稳定一点,但是太过昂贵;国内的价格可能便宜点,但是质量太差,不好用。”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看出来微电机行业自动化程度仍不是很理想,那么,电机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如何?能否实现电机行业全自动化生产呢?
    对此,许明善表示:“有一些电机企业可以做到基本上全自动,可以用很少的人介入生产,但是这一种厂家不多。因为如果要实现全自动生产,它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它的产品要非常的标准,其次量要非常的大。如果产品的品种太多、系列太多,实现自动化也没有太多的经济性。”
    陈朝晖则不认为电机行业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我认为,或许某些规格品种自动化程度可以高一些,但是,想全自动生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现在电机的生产工艺也是从传统的全手工逐步过渡到增加机器生产的工序。如果电机的生产工序没有革命性的改变,还是按照原来那种老的工艺逐步改进的模式来生产电机,那么,是不可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
     对此,孙少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目前电机行业中有部分公司已经能够接近实现全自动生产,比如常州雷利电机的步进电机生产线。但是,目前电机行业中由于产品的制造工序多,零部件的一致性难以管控,一些检测工艺比较传统,因此要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比较困难。”
    为此,他提出三个对策:“要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可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电机制造企业要简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零部件的一致性;二是机器代人,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加工方式、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微电机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升级;第三、柔性智能装备生产线技术的创新,对机器视觉、柔性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加速我国工业4.0时代的来临,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多品种、小批量是主要障碍
     电机的全自动化生产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上述所提到的种种因素之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需求才是目前电机企业最为渴望解决的问题。东昌电机研发工程师夏时军向《微电机世界》记者谈到:“像我们东昌电机,很多订单是小批量的,产量一般可能就只有几千个或者一两千个,而且型号很多,所以完全实现自动化不是很现实的一件事。现在的设备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我们当然希望一台机器能够适用好几款产品,但现状是实现不了啊。”
打赏 0
“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从“老三样”到“新三样”,韧性与创新驱动全球市场
盛夏时节,欧洲杯赛场上中国品牌比亚迪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体现,更预示着中国制造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年1-5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稳中有进”的韧性,而这一切的背后

0评论2025-11-1411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与空心杯电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引擎”新选择
在日益智能化的机器人领域,电机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整体表现。在众多电机技术中,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放量增长。无框力矩电机:定制化与高扭矩的完美结合无框力矩电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轴、无轴承、无外壳、无端盖的电

0评论2025-11-149

精密减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量之源”,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舞台上,精密减速器无疑是驱动机器人实现精湛技艺的核心部件,它们是机器人“力量的来源”,也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幕后英雄”。减速器的核心使命:放大力量,精准传递减速器的根本作用在于:• 降低输出转速: 许多高性能电机以高转速运行,但机器人各部件所需的运动速度较低,减速器能够

0评论2025-11-147

力矩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触觉”之源,技术壁垒与降本增效并存
在人形机器人日益精进的智慧之路上,力矩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机器人的“触觉”,赋予了机器人感知外界力量的能力,是其实现复杂精细动作感知和控制的核心部件。什么是力矩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眼睛”和“耳朵”。力矩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将力的变化转化为

0评论2025-11-147

人形机器人:智能舞者蓄势待发,开启商业化新篇章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实走来,一场更为深入的商业化浪潮已然拉开序幕。这些集成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尖端技术的“智能舞者”,正凭借其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成为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技术革新:从仿生到智能,每一次蜕变都意义非凡人形机

0评论2025-11-1415

2024年大数据市场新格局:国央企引领,制造能源电力成焦点,实时与融合驱动价值
2023年,广受关注的大数据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挑战,许多企业的增长步伐未达预期,尤其以咨询和定制化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然而,步入2024年,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客户对更长时间的POC(概念验证)和长期的售后支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预示着企业对大数据服务的需求正朝着更深入、更长

0评论2025-11-146

赋能产业升级:“智网”连接未来,驱动企业新增长
步入数字时代,产业的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三大领先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5G+工业互联网”这条汇聚无限可能的赛道上,正展开激烈的市场角逐。这场技术革新,不仅改变着生产模式,更深刻地重塑着企业的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然而,在这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许多“绊脚石”需要跨越。这些存在

0评论2025-11-143

激发中原动能:河南产业升级的“九大引擎”与“智造”蓝图
为了催动河南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换代的澎湃动力,一份聚焦于产业革新的行动纲领应运而生。该纲领深入洞察各行各业的独特需求,精准施策,提出了九项关键的升级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从淘汰落后、拥抱绿色,到提升安全标准、引进高端技术,再到全面升级试验检测能力,乃至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推广节能节水设备、强化固废处理效能

0评论2025-11-135

激活产业脉搏:河南省如何引领大规模设备升级与消费品迭代新浪潮
在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中,产业基础的升级换代与消费品市场的更新迭代,是推动整体经济循环提速的关键驱动力。其中,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既是各类先进设备革新的核心需求者,也是高质量消费品以及尖端生产资料的重要生产者。作为中国中原腹地一处重要的经济活跃地带,河南省拥有极为扎实的产业根基。其工业体系之完

0评论2025-11-136

中国“智造”的崛起:从模仿到创新,国产工业机器人引领产业链升级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是国家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正如卡诺普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所言,这背后是中国庞大工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曾几何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然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0评论2025-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