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未来完全取代人工劳动也并非不可能

2020-05-07 11:298270工业品商城
   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分别掀起了一次工业革命。这三次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世界,使我们从跑马拉粪的古代生活,来到如今的现代化世界。在政治学的教科书中,说起工业革命,往往伴随着这样的描述:工业革命使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现在大多数工厂的生产方式,就不难发现,即使在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工厂,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来操纵这些机器,进行加工作业。机器真的“代替”了手工劳动吗?我想答案并非那么肯定。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器缺乏智能。机器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重复完成同一套动作,但是一旦条件改变,机器很可能就傻掉了,如果突发意外事件,机器就更不知该如何处理(想想汽车就知道了)。因此,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实现。从最近几年来看,这样的生产力革命似乎就要发生了,而这次革命的主角,就是机器人。
    人类文化对机器人的感情比较复杂,只需要《终结者》一部影片就很能说明问题:人类文明几乎被机器人毁灭了,可却同样需要机器人来帮忙扳回局面。对于机器人,不论我们怎么猜测、怀疑和期待,事实都不能否认: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谈到机器人,公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类似变形金刚那样的人形机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机器人都不是人形的。凡是工作流程可以被概括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步骤的机器设备,都可以被归为机器人的范畴。比如空调,空调可以感受当前的温度,如果当前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那就停止制冷;反之,如果当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那就开始制冷。
    不过我们在这里想要讲的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可比空调多一些。机器人的发展,取决于三方面的技术。首先,机器人的感知功能依靠传感器,传感器是把外界各类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类部件。有了温度传感器,空调才能感知当前的温度;有了数字摄像头,自动驾驶汽车才能看到前方的路况。传感器技术越发达,机器可以感知的环境信息就越丰富、越准确。第二,机器人的决策功能,建立于人工智能技术之上。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比较缓慢,人们仍然对智能和思维的本质知之甚少。但是对于工业用途的机器人来说,目前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满足一定复杂度的决策需要,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例子中看到。第三,机器人执行动作,依靠自控技术,这一点经过多年不懈的发展,我们也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数控车床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机器的运动精度完全可以在大多数应用中达到我们的需要。
 
 
 
     那么机器人技术目前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看看著名的IT企业Google公司。Google向来以互联网业务见长,现在为了大力扶持Android手机系统,也建立了自己的手机生产线,涉足硬件制造。Google的Nexus Q就是全部由自家制造,然而整个制造过程都是无人参与的,全部由机器人生产线一条龙完成。Google凭借机器人生产线,以一个毫无经验的互联网企业,一举杀入传统制造行业,而且搞得有声有色。据悉,Google正准备推出的虚拟成像眼镜,也是由Google自家的机器人生产线制造,不需要工人参与。
 
 
 
除了Google这种壮观的全程机器人流水线,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中,机器人技术也已经足够成熟。尤其是在高速分拣、点焊、喷涂、砌筑、码垛、穿孔等动作相对简单的作业中,机器人已经成了唾手可得的先进生产力。例如,机器人可以把很多根线穿过很多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这件工作如果由人类完成则非常吃力,但是机器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可以达到惊人的速度(需要加装安全护栏,避免人员被飞速移动的机械臂误伤)。机器人除了成本低、生产效率奇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在高危生产和作业过程中,控制风险成本。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开煤矿。矿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一次严重的矿难,甚至可以使一个小型煤矿企业破产。而矿下的工作,却几乎是机械式的工作,以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全有可能由机器人来担任矿工。机器人矿工可以24 小时无休止工作,而且一旦发生意外,损失的也只是机器,而不是人的生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初衷之一。
    此外,这种无工人参与的机器人作业方式,如果真的全面普及,掀起新的工业革命,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转型。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前几天有个节目介绍说,机器人、三维打印、数控机床等技术,让美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渐搬回美国本土。我们都知道,廉价的人工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支柱,一旦机器人技术普及,这种经济结构必然面临一次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大。如何在改变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抢先完成结构转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机器人全面普及之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将发生改变,而生产关系的改变,则意味着政治结构的改变。想象一个工厂里全是机器人的时代,那时的机器人是不是私有制?如果是,那么谁掌握了机器人,谁就掌握了生产资料,他一个人就能开一个大工厂,而绝大多数工人都会失业,社会财富无法流动。如果机器人不允许私有,那么归谁所有?当生产力变得足够强大,甚至不需要人类参与生产时,分配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打赏 0
人工智能的迷雾:解读ChatGPT与新时代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一个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也带来了对其潜在风险的思考。图灵测试的幽灵:机器智能与人类认知的边界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图灵测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机器是

0评论2025-08-088

激活引擎:外资研发中心驱动创新浪潮
中国经济的活力,犹如一艘巨轮,在创新之海乘风破浪。而外资研发中心,正是为这艘巨轮提供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扎根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未来。1. 创新沃土:外资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

0评论2025-08-085

破茧成蝶: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密码与未来之路
中小微企业,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充满活力,也备受挑战。它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增强它们的韧性,加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解锁它们的发展密码。扶持与发展并举:构建生态,赋能成长促进中小微企业

0评论2025-08-083

协作机器人:柔性智造时代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其中,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以其轻巧、易用、友好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为何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8-087

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伙伴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两类机器人熠熠生辉,它们分别是曾经的“明星”——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今冉冉升起的“新星”——协作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超高的精度,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对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赋予了协作机器人崭新的生命力。那么,面对工业机器人曾

0评论2025-08-083

机器视觉的下一个十年:三大创新趋势与产业突破
在工业4.0浪潮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对“看得更清、判断更快、响应更灵”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2D检测工具,而是向全方位感知、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根据最新行业研究,未来机器视觉将围绕3D技术成熟、国产化替代加速、碎片化场景一体化三大趋势展开布局。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三条主线,并探讨它们

0评论2025-08-08154

开启“视界”新纪元:机器视觉,驱动行业变革的“慧眼”
科技的浪潮奔腾向前,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 这些词汇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谈话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尤其在制造业,“机器视觉”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引领

0评论2025-08-085

制造业的未来跃迁: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
当今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工业的面貌。本文将深入探讨增材制造、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制造这三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引领制造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未来。增材制造:开启个性化生产新纪元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

0评论2025-08-0852

制造业焕新时代: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制造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今,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构建坚实、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

0评论2025-08-088

制造业的“数”与“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充满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于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

0评论2025-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