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未来完全取代人工劳动也并非不可能

2020-05-07 11:298290工业品商城
   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分别掀起了一次工业革命。这三次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世界,使我们从跑马拉粪的古代生活,来到如今的现代化世界。在政治学的教科书中,说起工业革命,往往伴随着这样的描述:工业革命使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现在大多数工厂的生产方式,就不难发现,即使在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工厂,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来操纵这些机器,进行加工作业。机器真的“代替”了手工劳动吗?我想答案并非那么肯定。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器缺乏智能。机器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重复完成同一套动作,但是一旦条件改变,机器很可能就傻掉了,如果突发意外事件,机器就更不知该如何处理(想想汽车就知道了)。因此,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实现。从最近几年来看,这样的生产力革命似乎就要发生了,而这次革命的主角,就是机器人。
    人类文化对机器人的感情比较复杂,只需要《终结者》一部影片就很能说明问题:人类文明几乎被机器人毁灭了,可却同样需要机器人来帮忙扳回局面。对于机器人,不论我们怎么猜测、怀疑和期待,事实都不能否认: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谈到机器人,公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类似变形金刚那样的人形机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机器人都不是人形的。凡是工作流程可以被概括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步骤的机器设备,都可以被归为机器人的范畴。比如空调,空调可以感受当前的温度,如果当前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那就停止制冷;反之,如果当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那就开始制冷。
    不过我们在这里想要讲的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可比空调多一些。机器人的发展,取决于三方面的技术。首先,机器人的感知功能依靠传感器,传感器是把外界各类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类部件。有了温度传感器,空调才能感知当前的温度;有了数字摄像头,自动驾驶汽车才能看到前方的路况。传感器技术越发达,机器可以感知的环境信息就越丰富、越准确。第二,机器人的决策功能,建立于人工智能技术之上。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比较缓慢,人们仍然对智能和思维的本质知之甚少。但是对于工业用途的机器人来说,目前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满足一定复杂度的决策需要,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例子中看到。第三,机器人执行动作,依靠自控技术,这一点经过多年不懈的发展,我们也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数控车床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机器的运动精度完全可以在大多数应用中达到我们的需要。
 
 
 
     那么机器人技术目前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看看著名的IT企业Google公司。Google向来以互联网业务见长,现在为了大力扶持Android手机系统,也建立了自己的手机生产线,涉足硬件制造。Google的Nexus Q就是全部由自家制造,然而整个制造过程都是无人参与的,全部由机器人生产线一条龙完成。Google凭借机器人生产线,以一个毫无经验的互联网企业,一举杀入传统制造行业,而且搞得有声有色。据悉,Google正准备推出的虚拟成像眼镜,也是由Google自家的机器人生产线制造,不需要工人参与。
 
 
 
除了Google这种壮观的全程机器人流水线,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中,机器人技术也已经足够成熟。尤其是在高速分拣、点焊、喷涂、砌筑、码垛、穿孔等动作相对简单的作业中,机器人已经成了唾手可得的先进生产力。例如,机器人可以把很多根线穿过很多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这件工作如果由人类完成则非常吃力,但是机器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可以达到惊人的速度(需要加装安全护栏,避免人员被飞速移动的机械臂误伤)。机器人除了成本低、生产效率奇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在高危生产和作业过程中,控制风险成本。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开煤矿。矿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一次严重的矿难,甚至可以使一个小型煤矿企业破产。而矿下的工作,却几乎是机械式的工作,以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全有可能由机器人来担任矿工。机器人矿工可以24 小时无休止工作,而且一旦发生意外,损失的也只是机器,而不是人的生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初衷之一。
    此外,这种无工人参与的机器人作业方式,如果真的全面普及,掀起新的工业革命,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转型。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前几天有个节目介绍说,机器人、三维打印、数控机床等技术,让美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渐搬回美国本土。我们都知道,廉价的人工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支柱,一旦机器人技术普及,这种经济结构必然面临一次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大。如何在改变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抢先完成结构转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机器人全面普及之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将发生改变,而生产关系的改变,则意味着政治结构的改变。想象一个工厂里全是机器人的时代,那时的机器人是不是私有制?如果是,那么谁掌握了机器人,谁就掌握了生产资料,他一个人就能开一个大工厂,而绝大多数工人都会失业,社会财富无法流动。如果机器人不允许私有,那么归谁所有?当生产力变得足够强大,甚至不需要人类参与生产时,分配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打赏 0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7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4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6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6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5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4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9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7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