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2025-09-26 10:1920工业品商城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效的关键。

边缘计算:应对高性能需求的必然选择

 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慧城市、家居自动化等应用场景对边缘计算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过去简单、互不连接的传感器不同,如今的嵌入式系统正集成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赋予端侧设备自主决策的能力,远超传统简单控制算法的范畴。

AI时代通用处理器演进:从逻辑控制到推理核心

 早期的软件开发以逻辑和控制算法为核心,而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的出现,为增强型语音、视觉和音频应用奠定了基础。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以推理为核心的新时代,这带来了对计算性能、能效、延迟、实时处理和可扩展性方面全新的、更高的需求。

 行业迫切需要通用处理器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直播视频中的特征检查或人物检测等高级应用,同时需要处理器加速器提供必要的平衡。例如,过去需要基于频率的滤波器来构建噪声消除应用,如今则可以通过将滤波与ML/AI模型相结合,大幅提升性能和功能。为了应对这些复杂任务,对处理器和开发工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ML驱动的演进:挑战与突破

 ML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边缘计算的演进,但同时也伴随着技术挑战。行业正在转变物联网开发模式,以期实现规模化扩展。

 目前,开发者正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在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中赋能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heretofore unforeseen applications。未来,各种版本的编程语言和Transformer模型将在具备全新计算能力的物联网边缘设备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开发者带来无限可能。

Arm Helium™:为嵌入式ML注入强劲动力

 为了满足开发者对硬件的需求,Arm在Armv8.1-M架构中引入了Arm® Helium™矢量处理技术。Helium显著提升了小型低功耗嵌入式设备的ML和DSP应用性能,并提供单指令多数据 (SIMD) 功能,将Arm Cortex®-M设备的性能提升至全新水平,支持预测性维护和环境监控等应用。

 Helium能够加快信号调节(如滤波、噪声消除、回声消除)和特征提取(音频或像素数据)的速度,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将数据传输到采用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分类器中,显著提高了DSP和ML性能。

智能边缘生态系统:生态伙伴的协同

 众多Arm的合作伙伴正在其最新产品中集成Helium技术,赋能开发者在网络最远端的受限设备上利用ML的优势。

• Cortex-M55处理器: Arm于2020年推出,Alif Semiconductor于2021年推出了首款基于Cortex-M55的芯片,并在其产品系列中部署了搭载Helium的Cortex-M55。奇景光电(Himax)也将其AI处理器应用于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中的计算机视觉系统。

• Cortex-M85处理器: Arm于2022年推出,是第二款支持Helium的CPU。瑞萨电子的RA MCU技术结合Plumerai的推理引擎,大大加快了人物检测等应用的速度,确保客户可以使用更庞大、更准确的AI模型,并延长电池续航。

• Cortex-M52处理器: Arm于2023年推出,是第三款采用Helium技术的CPU,专为AIoT应用设计,可在端点部署更密集的ML推理算法,即使没有专用NPU也能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

软件与开发工具的协同演进

随着硬件的飞速发展,软件复杂性日益增加,需要新的开发流程来创建优化的ML模型和高效的设备驱动程序。

• 先进的开发工具: Arm及第三方提供了多种工具支持AI算法的开发。数据科学家可以在离线环境中创建模型,并使用相应工具进行优化,使其能在Arm Ethos™-U NPU或基于Cortex-M的处理器(利用Helium指令)上运行。

• 端到端ML自动化: Qeexo的AutoML平台为边缘设备提供了端到端ML自动化,简化了传感器数据收集、清理、可视化以及ML模型构建过程。

• 集成开发流程: Keil MDK等传统嵌入式工具为MLOps工具提供了补充,并与DevOps流程结合,最终将嵌入式、物联网和AI应用程序整合到单一的开发流程中,使得软件开发者能够熟练运用。

展望未来:释放边缘潜力,平衡关键要素

 边缘的巨大潜能正在被逐步发掘,对微控制器性能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声控门锁、人物检测识别、预测性维护的联网电机控制等高端AI和ML应用领域。

 通过正确技术的赋能,开发者能够重新构想边缘和端侧设备,在性能、成本、能效和隐私等受限设备中的关键要素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从而推动未来的嵌入式开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AI计算应用。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2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