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2025-09-26 10:3020工业品商城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

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加速器”

 在机械制造的面庞上,约有40%的劳动量由切削加工承担,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那看似渺小的刀具,它们加工着70%以上的零件。作为关键耗材,刀具的质量直接关乎着生产工艺的精细度、生产效率的快慢,以及最终产品的水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制造业领域,“没有刀具,数控机床就无法高效运转,更无法打造出优质的零部件”已成为业界共识。因此,刀具市场的点滴波动,都如同精准的晴雨表,能最直观地反映出制造业的整体市场态势。

 泰嘉股份董秘谢映波向记者坦言,2023年的中国制造业,既有喜悦,也有忧虑。喜的是,市场机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行业龙头和品牌企业汇聚;而忧的是,整个刀具行业普遍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在我们这个微小的锯条产业身上,就能窥见一丝端倪——一方面,刀具市场的需求直接映射着制造业的整体热度;另一方面,我国刀具消费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提质升级,这背后,是产业升级需求的急切呼唤。”

从“寒意”中探寻“暖意”:需求波动与新动能涌现

 步入2023年,年初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3)在北京如火如荼地举行,展会现场人潮涌动,洽谈氛围热烈。多家头部企业负责人透露,第一季度下游订单已开始显现恢复性回升。欧科亿相关人士也证实,上半年刀具市场确实迎来了一波行情。

 然而,下半年的市场风向却转向了另一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和市场需求的疲软,许多中小刀具企业陷入了“订单吃不饱”的困境。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现实:前三季度,企业普遍反映需求偏弱、订单不足、产能利用率不高,同时面临研发人才匮乏、高端功能部件依赖进口、市场竞争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一位刀具企业负责人奔波于东莞园区的亲身经历,更是生动地描绘了部分地区制造业从上半年的人气旺盛到下半年的冷清萧条,订单洽谈的艰难,折射出当下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压力。

 尽管如此,正如“危机中也孕育着机会”的朴素哲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亮点。新能源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勃发,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切削技术和刀具,也正抓住机遇,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市场中开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最新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PMI均呈现上升趋势,这充分反映了新动能的快速回升,正在有力支撑着制造业整体运行的企稳。

“提质升级”:刀具革新中的产业升级缩影

 切削技术和数控刀具的水平,直接牵引着数控机床的效率、质量,乃至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前进方向。近年来,国内众多数控刀具企业,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华锐精密、欧科亿等,正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浪潮,加速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它们在新的应用场景中验证了自身研发成果,并逐步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客户对我们提出的产品升级要求,核心就是聚焦高附加价值的刀具。”华锐精密董事长肖旭凯在股东会上明确表示,公司正围绕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客户,依据新的刀具应用场景,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新产品的研发。这种对高端化和价值提升的追求,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方向的精准把握。

 谢映波更是预测,“十四五”期间,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刀具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刀具企业在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和持续投入,正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加速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刀具产值占比不断提升,正逐渐成为工业制造业的主流。据统计,中国刀具产值已从2015年的76.26亿元增至2022年的511.8亿元,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对品质与创新的不懈追求。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制造的“刀尖”向未来

 当前,刀具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制造业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市场机遇,它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欧科亿等公司在回应产业投资者时,清晰地描绘了这一趋势:中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尖端发展,产品材质朝着难加工、复合材料方向升级,机床也朝着智能化、定制化方向演进。这都对刀具和高端数控刀具的新增需求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尽管挑战犹存,但业界的信心并未动摇。许多数控刀具的企业负责人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并致力于推动数控刀具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伟大转型。2023年,中国刀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或许才刚刚翻开序章。在“刀尖”之上,中国制造业正以其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新与升级的故事,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打赏 0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2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