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成都高新区可谓捷报频传,仅下半年中,7月,西门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追加投资,建立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研发(成都)中心和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9月,全球IT及新经济领军企业苹果公司和成都高新区签署协议,落户苹果中国服务中心;10月10日,位于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的格罗方德Fab11晶圆代工厂项目举行芯片厂房封顶……成都高新的每一次振翅,都让成都智造腾飞的更远。
提到“智”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智慧、人工智能等词语,而成都高新区自然不缺人工智能的代表,今年6月7日下午,在全国高考数学科目结束铃打响后的半小时,成都高新造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向全国考生发起了挑战,两份考卷分别用时10分钟、22分钟,成绩均过百。
这是一次好玩的测试,也是一次有意思的挑战,人们也许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把它一场机器人和人类的小比赛,但深思后不难想到,未来的智造产业一定会改变人类的生活,让一切居于传统的事物迭代升级。
作为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成都高新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发展机遇,今年9月,卡耐基梅隆大学宣布,将它在中国的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美国硅谷加速器于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智慧基础设施技术和系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这个坐落在全球人工智能研发高地的匹兹堡卡耐基梅隆大学凭借世界的计算机、机器人科学专业,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人才,许多先锋性的AI研究在这里完成。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它将为成都高新区带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计算机/软件及配套服务企业超过100家,3年内初步建成相关新兴产业集聚。
除了上述贴近百姓生活的人工“智能”,在这片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聚集着数不清的“高精尖”大智慧,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如今已汇聚英特尔、德州仪器、格罗方德、华为、中兴、戴尔、联想、富士康、微软、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全球笔电芯片超过一半产自成都,而这其中的中坚力量,就是成都高新区。
今年5月,格罗方德宣布与成都市合作,共同推动实施FD-SOI生态圈行动计划,双方将用6年时间,共建FD-SOI生态系统,助推成都成为全球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中心。
短短数月内,成都高新区用魔力之手让高新西区一片荒地变身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它作为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的生产基地,FAB芯片厂房、CUB动力站厂房、办公用房、大宗气体站、库房、变电站等配套建筑主体已初具规模,据了解,该基地投入生产后,成都高新区将迎来成员更丰富、链条更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
“格罗方德Fab11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标准高、体量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将对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推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以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生产线为龙头,大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大的FDX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8月,成都高新区与西门子公司签约,建立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研发(成都)中心和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总建设规模将达10亿元。中心包括智能制造能力中心、智能制造专业实验室、行业解决方案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平台四大功能板块,将建成四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开放式创新服务门户,与本地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创新中心为纽带的智能制造生态圈。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3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