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ABB“绿色工厂”开启新能源推广新篇章

2018-12-21 10:453330admin

      ABB近日宣布,位于上海闵行开发区的ABB电机园区3.1兆瓦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同时它也成为ABB在中国打造“绿色工厂”,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举措。来自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园区光伏项目公司等企业的嘉宾与ABB管理层共同出席了该项目的并网发电启动仪式。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丹先生致辞
       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发电约300万度,在满足ABB闵行园区约50%用电需求的同时,每年还可向上海电网输送约30万度的清洁电力。据统计,该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1050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616吨、二氧化硫78吨以及氮化物39吨,将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加项目并网发电启动仪式的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丹先生在致辞中说,“很高兴看到从2017年10月项目签约至今,各方精诚合作,造就了这一具有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引领作用的示范工程。在上海,我们正加快形成分布式供能项目的商业模式、积极开拓能源定制服务市场,创新发展智慧城市、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同时,这也是上海电力与ABB合作开发的首个分布式光伏绿色能源项目。”

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博士致辞
      “ABB位于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多家企业已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发电或微网系统,成为清洁能源的开发者和直接受益者。通过打造‘绿色工厂’,ABB努力将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博士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作为全球技术领导企业,ABB还将继续开发和提供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菁菁女士表示:“这个项目是闵行开发区第一个分布式        光伏绿色能源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开辟了闵行开发区电网建设和新能源推广的新篇章,是体现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绿色、环保、智能的元素,助力闵行开发区形成能源结构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菁菁女士致辞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根据规划,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分别在2020年和2030年达到15%和20%。在这一过程中,ABB全球领先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完美契合中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

       面向光伏产业,ABB提供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方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为离网和并网太阳能应用中的发电、输电和配电环节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ABB已参与位于江苏东台的中国最大沿海滩涂光伏发电站、位于新加坡的世界最大浮动光伏试验平台、位于丹麦的北欧地区最大太阳能电站等世界多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2017年底,ABB在深圳设立了新能源技术中心,通过进一步增强本土研发实力,支持中国光伏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重要子公司、上海市最重要的电力能源企业之一,上海电力积极致力于转型发展,总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总装机容量达到15.35%,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了35.86%。目前正按照“做精上海、做强国内、做优海外”的战略布局,积极开拓三个市场。

       闵行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坚持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迄今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集聚了多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和14个企业集群,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40%以上。开发区在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 “国家级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倡导和推进绿色制造理念。

       ABB(ABBN: SIX Swiss Ex)是全球电气产品、机器人及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和电网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帮助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高业绩。基于超过125年的创新历史,ABB正在不断地推动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谱写行业数字化的未来。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雇员达13.6万。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40家本地企业,1.7万名员工遍布于139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4.html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4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5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4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6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4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