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推动机器人产业更高、更快发展

2018-12-22 14:042820admin

      2018年12月13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企业和媒体等共计800余人齐聚在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潍坊,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本次大会以“融合发展、深化应用”为主题,汇聚众多行业专家、优秀企业代表,旨在梳理中国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推动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简称CRIA)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历经几年发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洞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促进沟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持续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的机器人发展大会更是全面剖析了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需求动向及发展热点问题,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皇冠顶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机器人产业融合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市场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传统制造业为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解决用工荒、提高生产效率等难题,需要大力投入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平稳增长、机器人产业取得积极成绩

     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先生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保持平稳、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以来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22304台,比上年增长22.4%,销售总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

     从企业层面看,在市场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国内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的优势更为突出,研发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企业,发展更加稳定。

       从机械结构看,2018年上半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 8956台,同比增长22.3%,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40.2%,是销量第一位的机型。坐标型机器人累计销售8934台,在上年底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52%,在总销量中占比40.1%,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25.1%,在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平面多关节机器人销售2388台,同比增长58.8%,占总销量的比重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圆柱坐标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销量均出现明显下滑,降幅在50%左右。

       从应用领域看,2018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布与上年基本相同。有60.8%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这一比重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17%,低于总体增速。其中用于机床加工、用于金属铸造和用于冲压、锻造、钣金搬运与上下料机器人增长明显分别达到88.7%、86.3%和57.7%。焊接和钎焊是国内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销量同比增长24.5%,约占总销量的16.9%。此外用于涂层与胶封的机器人销量增长近80%。

        从应用行业看,国产工业机器人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34个行业大类,107个行业中类,与上年相比应用领域更为广阔。具体应用范围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餐饮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领域。其中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整车制造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在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中的占比最高,分别占19.7%和18.2%。广泛且相对均衡的市场分布,有利于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

      从产品流向来看,2018年上半年46.3%和25.1%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分别销往华东和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销量显著增长;华北地区占比约5.4%;而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占比总计11.6%(有部分销量未实现统计)。

加速成长,机器人企业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的大量涌现,机器人早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取得突破,服务机器人正在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基于工业云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大幅降低低端客户编程的难度和运营成本。各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功能和可靠性在逐步的完善,实现了商业化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胸腔机器人等多款手术机器人产品也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应用。

      关键部件取得突破:今年我国启动了控制器和四核电机一体划,打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从技术公关到产品应用的供应链条。目前机器人所需的高精度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大幅降低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采购成本,提升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基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行业机器人研发、技术成果扩散和商业应用等难题得到初步缓解,行业标准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形成了标准检测认证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

      龙头企业加速成长: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组织下,行业骨干企业利用中国机器人峰会等对话协商机制,形成了互利共盈,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各项优势资源正向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积聚。

      推广应用的成效初显:在智能制造转向灯政策大力推动下,工业机器人在电力电子、家电、建材、食品、饮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形成了若干向同行业推广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有利推进了机器人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随着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精准定位等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迅速的拓展,从情感维护到室内清洁,从娱乐展示到教学演示,从手术治疗到养老助残,覆盖了学校、家庭、商场、银行、医院和商店等多种应用场景。

      特种机器人方面,也已初步形成以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体系,并实际运用到深海勘探、应急繁复等领域。

     不断的淘汰原有的创新,不断的加快创新的速度,是机器人行业面向未来实现更好发展的必要战略之一。只有通过迭代创新的方式,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不断应用服务的能力,才能让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获得更

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此次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再次发布了两项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这两项标准为:《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齿轮减速器》(CRIA 0001-2018)和《机器人打磨抛光系统通用技术要求》(CRIA 0002-2018)。

      截止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已发表联盟标准8项,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近几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相关标准的陆续出台,将使产业联盟的成员和行业的企业能够更多的根据企业产品技术发展,尤其是市场的需求,能够提出更多需要制定的产品、技术,以及系统标准,继而引导机器人行业的良性发展环境,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竞争的秩序。

      为了总结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此次大会还发布了《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分别在市场、政策、技术、产品、应用、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为从事机器人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用户单位、金融机构及各级相关政府机构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精彩纷呈,全方位解读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企业如何继续提高应用水平,在应用的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除了12月13日上午的大会外,还有多场精彩论坛同时举行,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领域知识产权的论坛、教育机器人等主题论坛。同时为了梳理中国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在2018年12月12日下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还组织召开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家峰会。峰会邀请到了包括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等在内的30余位“业界大咖”围绕着2018 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及问题以及2019 年机器人市场形势研判、企业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随后,为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企业共同利益,企业家们共同发布了“树立企业责任意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宣言(简称“潍坊宣言”)。

      随着感知技术、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所以除了要大力发展高端机器人技术以及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之外,未来也需要重视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的研发。

      如今,传统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竞争环境都将给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期待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强劲的大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走得更快、更远。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34.html

打赏 0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3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3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4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5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8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2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