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马来西亚电子工业产品市场分析情况

2019-06-27 21:229340工业品商城

  电动机械、设备、器具及零件为马电子电器产业的第三大类产品,2002年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为923.79亿马币, 占行业产品出口额的46.7%, 2001年同类产品的出口额相比上升16.2%。在该类53种产品中, 32种产品的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其余21种产品的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上升比例和出口额分别为其他半导体装置, 增长288.6%, 4.15亿马币; 其他带有不同功能的电动机械机零件, 增长210.1%, 6.41亿马币; 家用吸尘器、抛光机, 增长202.3%, 3.05亿马币。出口额下降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下降比例和出口额分别为黑白电视机显像管,减少39.1%, 20万马币; 静态转换器, 减少37.8%, 5.94亿马币; 电动机械零件, 减少35.5%, 1.60亿马币。

现在该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吉隆坡市中心( KLCC)、新首都(Putrajaya)、赛柏再也(Syberjaya)以及吉隆坡新国际机场(KLIA)为重点的多媒体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区域以及槟城和马六甲一带地区。在上述产业的一些相关领域受到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不景气影响下,马电子电器产业在创汇、投资( 2001103亿马币)、产出、增值、就业(2001350818个就业岗位)等方面仍然为该国做出很大贡献。

  一、出口

  1.连续多年马电子电器产业为该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仅以2001年和2002年为例, 2001年两电产业创汇收入达1894.87亿马币(3.8马币=1美元), 占马2001年出口总额的56.7%; 2002年马电子电器产业创汇收入高达1979.87亿马币,占马总2002年出口总额的55.8%。电子电器产业2002年的出口额与2001年的出口额相比提高4.4%; 但在出口所占比例上与2001年相比却下降0.9%

  2.办公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为马电子电器产业的第一大类产品,2002年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为655.31亿马币, 占该行业产品出口额的33.1%, 2001年出口额相比提高2.1%。在该类10种产品中,6种产品的出口额与2001年的同种产品的出口额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4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上升比例和出口额分别为模拟计算机/混合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86.7%, 5.72亿马币; 数字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增长50.5%, 102.62亿马币; 自动处理设备存储器, 增长34.2%, 99.91亿马币。出口额下降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下降比例和出口额分别为办公设备,减少36.7%, 5.31亿马币;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配件, 减少15.1%, 317.57亿马币; 复印机零配件, 减少13.5%, 0.50亿马币。

  在电子电器产业, 出口额过百亿马币的4大产品及其出口额和升/降幅度分别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配件, 317.57亿马币, -15.1%; 数码单片集成装置, 295.87亿马币, 14.9%; 非数码单片集成装置, 165.43亿马币, 20.2%; 数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102.62亿马币, 50.3%

2001年马来西亚电器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及所占比例分别为:美国,29%;日本,15%;新加坡,13%;德国,3%,英国,2%;其他,34%。同年该国电子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及所占比例分别为: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台湾。

    要注重规模生产。21世纪产品市场的竞争,是产品性能价格比的竞争。要想使企业的产品性能价格比有竞争力,除注重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外,还必须使企业的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这样固定成本才能下降,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今后,电阻、电位器行业在企业改革、改制、重组中,要注重企业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

  二、进口

  数年来马电子电器产业的进口额仅次于机械和交通设备的进口额,位居第二。马该产业2001年及2002年进口额及在全马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322.35亿马币, 47.2%; 1494.70亿马币,49.2%

  该行业的第一类产品(办公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2002年的进口额为211.89亿马币, 占电子电器进口额的14.2%, 2001年进口额相比提高17.7%。该类10种产品的进口额与2001年该类产品的进口额相比全部上升, 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上升幅度和进口额分别为自动处理设备存储器, 增长230.2%, 25.47亿马币; 数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增长146.3%, 14.29亿马币; 模拟计算机/混合数据处理设备, 增长46.3%, 1.02亿马币。

  电子电器行业的第三大类产品(电动机械、设备、器具及零件),2002年的进口额为1139.30亿马币, 占行业产品进口额的76.2%, 2001年相比上升12.3%。在该类53种产品中,36种产品的进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余17种产品进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进口额上升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上升比例和进口额分别为电热水器,增长200.3%, 940万马币; 电灯\电子管电流镇流器, 增长130.3%, 0.33亿马币; 其他家用电动洗碗机/电动器具及零件, 增长121.1%, 0.99亿马币。进口额下降幅度最大的3种产品及其下降比例和进口额分别为其他阴极射线管,减少90.4%, 0.19亿马币; 5060赫兹固定电容器,减少44.1%, 4.35亿马币; 陶瓷固定电容器, 减少43.8%, 2.76亿马币。

  在马电子电器产业,进口额超过百亿马币的5大产品及其进口额和升/降幅度分别为电子ICS及微型零件, 337.60马币, 增长4.8%;非数码单片集成装置,为149.38亿马币, 增长95.8%; 数码单片集成装置, 145.82亿马币,减少6.0%;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部件, 129.30亿马币, 增长0.0%; 混合集成电路图, 112.34亿马币,增长56.0%。马两电产品的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打赏 0
人工智能的迷雾:解读ChatGPT与新时代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一个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也带来了对其潜在风险的思考。图灵测试的幽灵:机器智能与人类认知的边界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图灵测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机器是

0评论2025-08-088

激活引擎:外资研发中心驱动创新浪潮
中国经济的活力,犹如一艘巨轮,在创新之海乘风破浪。而外资研发中心,正是为这艘巨轮提供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扎根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未来。1. 创新沃土:外资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

0评论2025-08-085

破茧成蝶: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密码与未来之路
中小微企业,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充满活力,也备受挑战。它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增强它们的韧性,加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解锁它们的发展密码。扶持与发展并举:构建生态,赋能成长促进中小微企业

0评论2025-08-083

协作机器人:柔性智造时代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其中,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以其轻巧、易用、友好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为何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8-087

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伙伴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两类机器人熠熠生辉,它们分别是曾经的“明星”——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今冉冉升起的“新星”——协作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超高的精度,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对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赋予了协作机器人崭新的生命力。那么,面对工业机器人曾

0评论2025-08-083

机器视觉的下一个十年:三大创新趋势与产业突破
在工业4.0浪潮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对“看得更清、判断更快、响应更灵”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2D检测工具,而是向全方位感知、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根据最新行业研究,未来机器视觉将围绕3D技术成熟、国产化替代加速、碎片化场景一体化三大趋势展开布局。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三条主线,并探讨它们

0评论2025-08-08154

开启“视界”新纪元:机器视觉,驱动行业变革的“慧眼”
科技的浪潮奔腾向前,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 这些词汇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谈话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尤其在制造业,“机器视觉”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引领

0评论2025-08-085

制造业的未来跃迁: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
当今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工业的面貌。本文将深入探讨增材制造、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制造这三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引领制造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未来。增材制造:开启个性化生产新纪元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

0评论2025-08-0852

制造业焕新时代: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制造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今,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构建坚实、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

0评论2025-08-088

制造业的“数”与“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充满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于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

0评论2025-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