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工业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升级,而大模型的兴起更是为这一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指出,奇安信推出的Q-GPT安全大模型在安全运营、事件响应、攻防演练等多个场景中已展现出强大的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了安全能力和效率。在安全运营方面,Q-GPT大模型惊人地实现了每分钟研判16条告警,是安全专家平均水平的16倍,整体运营效率更是达到人工运营的70倍。
从人工到全自动:大模型重塑安全运营的未来
腾讯安全周荃认为,安全大模型的持续进化将驱动安全运营从传统的人工时代迈入全自动运营时代。 尽管目前工业领域的安全交互产品仍主要停留在信息交换层面,侧重于提升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丰富度,以辅助安全运营人员做出决策。但未来,将安全大模型深度应用于产品交互、安全能力建设以及安全服务等各个环节,将极大地释放安全运营的效率潜力。
• 更便捷的用户交互: 用户将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操作,甚至对话的方式直接使用安全产品,降低了安全工具的使用门槛。
• 提升漏洞检出率: 利用大模型对安全规则进行泛化和变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安全漏洞的检出率。
• 终极目标:安全智能体
最终,安全大模型将演化为一个真正的安全智能体。届时,安全运营人员只需针对确定性任务提出明确目标,AI即可独立完成余下的所有工作,实现效率的质的飞跃。
工业级大模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全是核心命脉
工业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业级大模型的发展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原则。
• 国计民生的基石: 工业制造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本盘,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复杂性与多样性: 中国拥有超过4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41个工业大类,细分行业众多,场景和业务痛点极其复杂且分散。
• 加速上云带来的新风险: 随着工业企业加速上云并完成智能化升级,大模型为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安全挑战。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强调,工业级大模型应用能够缓解安全生产力短缺的问题,但这必须以“大模型应用安全”作为生产力输出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当前大多数大模型应用仍未能真正解决网络安全生产力问题。
打造工业级大模型的关键要素及应对策略
为使安全大模型真正达到工业级应用水平,吴云坤提出了三个关键条件:
1. 高质量的输入: 需要高质量的知识数据、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扎实的实战经验和充足的场景支撑。
2. 精密的训练方法: 必须基于多种安全任务的强化学习以及顶尖专家的反馈训练。
3. 实战能力强化: 必须面向安全生产场景中的实际任务和应用,不断强化实战能力。
奇安信推出的**“大模型卫士”便是应对大模型安全挑战的具体解决方案。它能够有效防范大模型应用中的数据投喂造成的敏感数据泄露、避免触碰数据跨境安全监管红线,并建立身份识别与溯源机制**,从而对企业的大模型应用进行有效的安全管控。
专业化与场景化:构建安全大模型的必由之路
360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大模型代表着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将大幅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但在构建企业级大模型时,“安全原则”必须是底线,也是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
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唐祺壹指出,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不能简单地将通用大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环境。 即使是GPT-4等前沿模型,也因缺乏特定行业知识,无法准确回答制造行业问题、识别工业缺陷或生成业务流程。
因此,在工业安全场景中,必须将全面的工业知识与安全知识深度融合。这需要:
• 场景数据微调: 通过场景数据微调,以更低的训练适配成本和插件化的灵活性,将大模型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总而言之,大模型为工业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够极大地提升安全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然而,其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石,通过专业化、场景化的训练以及严格的安全管控,方能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驱动工业迈向更安全的未来。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2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