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特别是工业操作系统,正成为确保国家工业安全,推动中国迈向“智造强国”的战略核心。 从无处不在的民用互联网,到正在深刻变革工业生产方式的工业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操作系统的演进始终是技术革新与应用普及的底层驱动力。
民用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石
回顾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的雏形到今天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在这一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全球领先的5G网络,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孕育出微信、字节跳动、滴滴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应用。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操作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如华为鸿蒙的出现,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终端基础,并重塑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
工业互联网的崛起:重塑生产方式,迎接工业人工智能
同样,工业互联网正以民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ChatGPT这类大模型的火爆,预示着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有可能将人类从复杂的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
“芯片+系统”:自主可控的战略要义
正如2G/3G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到4G/5G时代的苹果、三星、华为,智能手机的演进背后是操作系统能力的跃升。对中国而言,掌握操作系统的自主权,尤其是工业操作系统的谋划布局,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摆脱“缺魂”的局面,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把握自主权和发展权。
传统控制器:2G/3G时代的“功能机”瓶颈
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工业控制器,如同2G/3G时代的功能机,其网络互通性、协议统一性和宽带化能力均显不足,难以承载日益复杂的工业人工智能应用。从传统工业互联发展到支撑工业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即智能控制器,急需进行一场新型工业操作系统的全面更替。
新型工业操作系统:中国工业化转型的“智能手机”
基于新型工业操作系统打造智能控制器,对于中国而言,具有三重战略意义:
1. 保障国家工业安全: 摆脱对国外操作系统的依赖,意味着掌握工业生产的“命门”,为国家工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 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为数字工厂和智能装备提供标准化的通用技术平台,构建新型工业软件生态,加速工业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3. 承载工业人工智能: 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奠定基础,实现生产力的跃升。
“被卡脖子”的痛点:亟需自主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
然而,当前中国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存在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国内大部分制造巨头仍依赖西门子、发那科、ABB、罗克韦尔等自动化巨头的控制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占比极低。这些传统控制器在人机互动、软件加载方面能力受限,更难以支持工业人工智能的应用。
东土科技:引领国产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化之路
自2019年起,美国对华为的封锁打压,已充分暴露了在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内上市公司东土科技,作为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唯一实现从操作系统、芯片到工业网络通信设备、边缘通用控制器全部自主可控、完全国产化的企业,不幸也被列入“实体清单”,这恰恰印证了自主研发的紧迫性。
面对“世界制造工厂”的庞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工业操作系统的主导权之争,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巩固与强化,事关工业生产的根基。因此,抓住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已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
30年磨一剑: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国产工业操作系统的破局者
自2006年起,国家层面就高度重视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多次强调解决“卡脖子”“缺芯少魂”的问题。深耕此领域20年的东土科技,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联合研发,不断完善国产新型工业操作系统。
据悉,东土科技的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在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历经30年研发而成。该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已能替代VxWorks操作系统,并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的严苛测试,其内核及部分关键代码自主率达100%。其卓越性能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全球嵌入式操作系统评比中位列第三。而在更具挑战性的功能安全领域,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已获得工业和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认证SIL4 & ASIL D,并且是国内唯一通过汽车、工业控制、医疗仪器、轨道交通四项功能安全认证的操作系统。
目前,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已在飞控、航电、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标志着中国在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注入了强劲的“中国芯”和“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