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操作系统: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关键“魂”

2025-09-22 08:1790工业品商城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特别是工业操作系统,正成为确保国家工业安全,推动中国迈向“智造强国”的战略核心。 从无处不在的民用互联网,到正在深刻变革工业生产方式的工业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操作系统的演进始终是技术革新与应用普及的底层驱动力。

民用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石

 回顾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的雏形到今天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在这一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全球领先的5G网络,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孕育出微信、字节跳动、滴滴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应用。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操作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如华为鸿蒙的出现,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终端基础,并重塑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

工业互联网的崛起:重塑生产方式,迎接工业人工智能

 同样,工业互联网正以民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ChatGPT这类大模型的火爆,预示着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有可能将人类从复杂的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

“芯片+系统”:自主可控的战略要义

 正如2G/3G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到4G/5G时代的苹果、三星、华为,智能手机的演进背后是操作系统能力的跃升。对中国而言,掌握操作系统的自主权,尤其是工业操作系统的谋划布局,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摆脱“缺魂”的局面,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把握自主权和发展权。

传统控制器:2G/3G时代的“功能机”瓶颈

 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工业控制器,如同2G/3G时代的功能机,其网络互通性、协议统一性和宽带化能力均显不足,难以承载日益复杂的工业人工智能应用。从传统工业互联发展到支撑工业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即智能控制器,急需进行一场新型工业操作系统的全面更替。

新型工业操作系统:中国工业化转型的“智能手机”

基于新型工业操作系统打造智能控制器,对于中国而言,具有三重战略意义:

1. 保障国家工业安全: 摆脱对国外操作系统的依赖,意味着掌握工业生产的“命门”,为国家工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 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为数字工厂和智能装备提供标准化的通用技术平台,构建新型工业软件生态,加速工业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3. 承载工业人工智能: 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奠定基础,实现生产力的跃升。

“被卡脖子”的痛点:亟需自主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

 然而,当前中国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存在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国内大部分制造巨头仍依赖西门子、发那科、ABB、罗克韦尔等自动化巨头的控制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占比极低。这些传统控制器在人机互动、软件加载方面能力受限,更难以支持工业人工智能的应用。

东土科技:引领国产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化之路

 自2019年起,美国对华为的封锁打压,已充分暴露了在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内上市公司东土科技,作为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唯一实现从操作系统、芯片到工业网络通信设备、边缘通用控制器全部自主可控、完全国产化的企业,不幸也被列入“实体清单”,这恰恰印证了自主研发的紧迫性。

 面对“世界制造工厂”的庞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工业操作系统的主导权之争,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巩固与强化,事关工业生产的根基。因此,抓住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已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

30年磨一剑: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国产工业操作系统的破局者

 自2006年起,国家层面就高度重视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多次强调解决“卡脖子”“缺芯少魂”的问题。深耕此领域20年的东土科技,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联合研发,不断完善国产新型工业操作系统。

 据悉,东土科技的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在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历经30年研发而成。该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已能替代VxWorks操作系统,并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的严苛测试,其内核及部分关键代码自主率达100%。其卓越性能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全球嵌入式操作系统评比中位列第三。而在更具挑战性的功能安全领域,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已获得工业和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认证SIL4 & ASIL D,并且是国内唯一通过汽车、工业控制、医疗仪器、轨道交通四项功能安全认证的操作系统。

 目前,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已在飞控、航电、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标志着中国在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注入了强劲的“中国芯”和“中国魂”。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3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