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政策加码,“春风”渐暖:民营经济发展新机制激发中国经济新活力

2025-09-22 08:1690工业品商城

 随着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精准落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边际改善的积极信号。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李超介绍,9月份我国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增长18.1%,显示出市场主体活力正在回升;1—10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强劲,占比已超过总额的一半,同比增长6.2%,这有力地证明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多措并举,常态化机制护航民营经济再壮大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来,该局会同有关方面,紧密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健全沟通交流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搭建起民营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桥梁,倾听企业诉求,逐一解决反馈问题,确保政策落地“全流程、闭环式”服务。

2. 加强经验交流互鉴: 成功举办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汇聚了各部门和地方的智慧,推广了成功经验,促进了区域间的相互学习和政策协同,提升了政策落实的整体效能。

3. 加快研究谋划政策: 针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这一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了专项研究,并着手建立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同时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旨在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强化品牌建设的政策举措。

PPP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回归合作本源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新机制具有三大显著特点:

• 参与主体多元化: 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PPP项目。

• 收益来源聚焦: 主要聚焦于使用者付费项目,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 操作模式特许经营: 全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明确项目运营主体和责任。

其中,“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是该新机制最突出的亮点,这主要基于三方面重要考量:

• 坚决落实中央决策: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战略定力,视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为“自己人”,是践行中央精神的重要体现。

• 回归PPP合作本源: PPP项目的初心在于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新机制旨在回归这一初心,让资本的活力真正得到释放。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10月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民间投资均实现较强增长,显示出民间投资结构正在优化调整,活力显著。新机制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引导其投向更广阔的领域。

项目清单明确方向,特许经营模式保驾护航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将项目按照市场化程度和公共属性分为三类:

• 市场化程度高、公共属性弱的项目: 明确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

• 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强的项目: 要求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

• 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属性强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

需要强调的是,该项目清单并非“准入清单”,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导向性文件,对于清单以外的项目,同样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同时,对外商投资企业参与PPP项目也参照此规定执行。

三大发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

1. 持续完善制度设计: 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的研判,优化政策统筹,并大力推进相关立法工作,致力于营造更优良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

2. 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产业分工与资源配置、重大战略部署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3. 持续搭建服务平台: 积极构建政策、交流、合作、监测、评估、宣传等六大服务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倾听民营企业声音,积极纾困解难,促进其健康稳健发展。

 随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中国民营经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巨大的潜力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3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