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智造”新篇章:纺织业如何从“体力活”变身“技术活”,拥抱数字化蝶变

2025-09-22 08:09100工业品商城

 “从纱线到布料,再到一件成衣,这不再仅仅依靠体力劳动,工业机器人已能轻松胜任。”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军的话,精准概括了中国纺织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曾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正搭乘智能化、数字化的快车,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跃升。

宁波慈星:工业机器人点亮纺织生产的“智慧之光”

 带着对“工业机器人”的好奇,记者走进了浙江慈溪的宁波慈星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粗犷机器,而是一排排整齐排列、配备电子触摸屏的“纺织工业机器人”。当操作员熟练地在屏幕上输入指令,纱线便被精准地送入针槽,织针上下翻飞,不久后,一匹优质的布料便“新鲜出炉”。

 李立军介绍,针织装备已从最初的手摇横机、电动横机,历经自动化横机,如今已迭代升级至“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这些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后台预设指令,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生产任务。

软硬兼施,生产效率飙升20-30倍

 实现全智能化的自主工作,其核心在于软硬件的深度结合。宁波慈星自2003年起便投入研发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历经五年成功实现技术突破。如今,通过运用工业机器人,其生产效率相比传统手工横机,提升了惊人的20到30倍。

 为确保产品质量,每一台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体检大夫”——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严格测试和调试。宁波慈星人力资源部主管李红丽介绍,公司拥有一支由8名高级技师领衔的67人运维团队,全方位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一线成型”:5G+智能物联网重塑柔性制造

 除了独立的工业机器人,宁波慈星更进一步,研发出“一线成型”的智能制造装备,打造了“事坦格智能制造车间”。这个数字化工厂融合了“5G+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

 客户只需通过宁波慈星的“柔性定制云平台”在线下单,数字化工厂便自动启动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的智能制造装备运用智跑纱嘴、柔性牵拉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套口缝合等成衣难题,大幅缩短了自动制衣的等待时间,实现了从纱线到成品的“一线成型”。

 更具前瞻性的是,“柔性定制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当下流行趋势,为平台合作企业提供设计建议,实现款式、花型、尺寸的数字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从客户选样下单到货物送达,仅需5至7天,且成品价格低于市场同款零售价。目前,已有国内多家鞋服企业引进宁波慈星的这套先进生产装备和流水线。

波司登:以数字化“三关”破解成衣业“结构性缺货”难题

 在江苏常熟,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吊挂式流水线,正以其创新模式,为成衣企业解决“结构性缺货”的痛点。生产线上,羽绒服仿佛拥有“轻功”,在顶部的链条上灵活“飞舞”,每个环节都快速而精准。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介绍,企业已实现关键生产环节90%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充绒、自动包装和自动模板。

智能化转型的“三道关”:

1. 监测关: 依托企业大数据平台,每6秒刷新一次全国销售数据,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实现柔性生产、动态交付,有效避免畅销款缺货和滞销款积压的风险。

2. 生产关: 将大数据与AI技术应用于商品生命周期预估,通过3D设计、3D打版等技术,实现人体数据采集、虚拟试衣,以及样板和工艺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供应链反应速度。

3. 仓储关: 庞大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依靠大型机械臂和小型机器车,实现了搬运、分拣、配送、清点的全程机械化。仓库单日吞吐量可达100万件,即使在“双11”订单高峰期,也能实现当日全部就近发货。

通过智能化升级,波司登的生产交付周期已缩短至7至14天,成功将生产模式从“期货式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现货式敏捷制造”,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纺织业蝶变:科技创新引领绿色高效未来

 从宁波慈星的“一线成型”到波司登的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中国纺织企业正在用创新能力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行业早已告别“跟跑”阶段,全面进入“并跑、领跑”的新时代。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中国纺织工业正经历一场蝶变,用智能化的转型织就更加绿色、高效、美好的行业未来。


打赏 0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3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3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4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5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8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2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