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智慧的躯壳:人工智能浪潮如何点燃通用人形机器

2025-09-15 09:23300工业品商城

 当人工智能的巨浪席卷而来,一个激动人心的身影正悄然崛起——通用人形机器人。它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遥远想象,而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舞台。这场变革的源动力,正是日新月异的大模型技术,它们如同为机器人注入了智慧的灵魂,让复杂的运动和决策成为可能。

 “简单来说,当前开发人形机器人,包括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只需巧妙地借鉴、移植或精简现有的强大模型技术,对人形机器人而言已绰绰有余。”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这一趋势的关键。他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探索之路并非一日之功,高校与科研机构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经历了繁荣与蛰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迭代速度的飞跃,人类的控制理论与实践正迎来曙光,有望驾驭人形机器人这一高度复杂的形态。“事实上,今年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机器人领域所需的技术门槛。”

 这一见解并非孤例。在本年度的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分享了他的前瞻性思考。“目前,像ChatGPT这类先进模型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精妙处理上。但若要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巨大价值,AGI必然需要拥有一个‘具身实体’,能够与真实物理世界进行深度交互,从而完成各式各样的任务。”而通用人形机器人,正是这一“具身智能”理念落地最理想的载体之一。

硬件、算法与智慧之脑:构建未来工程师

 深入剖析,一位业内专家概括了构建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三大核心要素:坚实的“身体”,灵活的**“小脑”,以及睿智的“大脑”**。

 “身体”,即机器人的硬件基础,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使其能够感知环境并精准地做出动作。“小脑”,则肩负着协调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重任,进而控制身体完成复杂的运动序列。而**“大脑”**,则是负责上层的逻辑推理、决策制定、长期规划,以及与其他智能体或环境进行流畅自然的语言交流。

 从身体形态的角度来看,姚期智院士认为,人形设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人类社会的环境,从建筑结构到日常用品,几乎都是为人类的形态而量身定制的——无论是楼梯的高度、门把手的位置,还是被子的形状。因此,若要打造一款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的通用型机器人,人形无疑是最为契合的选择。它能轻松适应我们熟悉的各种环境。”

 至于“小脑”的角色,姚期智院士进一步阐释,这套负责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算法,是信息在核心处理器中不断传递与反馈的关键。它包括上层的固态规划层,以及下层精确到毫秒级的、基于动力学的全身运动控制。后者能够计算出发送给每一个电机关节的指令,并与其状态相匹配,实现精准协调。

 然而,在构建“小脑”的算法层面,行业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实现更精妙的机器人控制方面。因此,业界正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特别是强化学习等方法,来攻克这一难题,以期策略更加灵活。

 强化学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摆脱了预设模型的局限,在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同时,它能够从真实的人体运动数据中汲取养分,为深度学习提供更具指导性的信号。“通过强化学习,机器人能够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模拟人类的行走姿态,这意味着更低的能耗。但其显著的难题在于,需要海量的样本数据,这便是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巨大挑战。”姚期智院士坦言。

因此,如何通过创新算法架构,提升样本学习的效率,是行业持续探索的重点。

 此外,另一个困扰强化学习的难题在于人形机器人的“泛化性”——系统能否更好地应对任务和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与干扰。

 “谷歌近期推出的Palm-E,无疑是行业内一条至关重要的技术路线。但该框架也存在潜在问题,即其底层执行能力可能无法完美应对上层规划,尤其是在发生意外干扰时。”姚期智院士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像对待大语言模型一样,首先清晰地向机器人描述它需要完成的任务。随后,机器人会依据指令执行,例如一项搬箱子的任务。假设它旁边有一个摄像头,其整合在其中的视觉语言模型会通过这个视角,持续监测是否出现意外。一旦发生,它将具备纠正能力。哪怕箱子不慎掉落,机器人也能自主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将其拾起,并圆满完成任务。”

场景落地:从工业车间到温馨之家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人形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场景,成为了与会者热烈讨论的焦点。

 优必选科技的创始人周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描绘了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两个理想落地场景:“首先是制造业领域。环顾当下的各个生产线上,尽管已有高效的机械臂,但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精细操作。人形机器人有望填补这一空白,实现部分取代。其次,在家居环境中,那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劳动,都将是人形机器人所能大显身手的舞台,例如在‘陪伴、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必然朝着“通用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标准化机器人已然存在的当下,为何行业仍在孜孜以求于通用型机器人?“这关乎技术发展的前瞻性与通用性。业界渴望创造出一种机器人,它们一经诞生,便能胜任多种任务,而非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单独开发一款定制机器人。因此,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已成为公认的最佳选择。”一位业内人士在现场解释道。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尽管硬件和软件技术正迈向新的高峰,人形机器人行业仍面临诸多严峻的瓶颈

 追觅科技研究院负责人喻超先生指出,业界的共识是,人形机器人行业若要向前发展,必须跨越“三座大山”技术难度高制造成本昂贵,以及商业化落地困难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先生在发言中强调,在硬件层面,业界渴望机器人能够同时兼顾力量、速度、精度和成本。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一种现有技术能够完美平衡这四者。“例如,液压技术在速度和力量上表现出色,但成本却高不可攀;高减速比的谐波技术虽能提供高精度,但灵活性却有所下降;而新兴的转换技术虽然成本较低,却牺牲了载荷和精度。目前,尚未出现一种能全面满足我们期望的解决方案。”

 在软件领域,陈建宇先生则表示,行业同样难以在泛化性精细化任务控制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精准的控制,无论是通过控制算法还是强化学习算法,我们基本可以实现。但这通常意味着,每一个任务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模型或算法,难以做到广泛的通用化。”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通用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为人类社会描绘出一幅更智能、更便捷、更具无限可能性的智能化未来图景。


打赏 0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3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2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4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5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8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2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