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重磅发布的《报告》近日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新图景——“620”“制造+”新赛道。该报告基于对制造业升级重点领域和新兴企业(新物种)的深入挖掘与梳理,描绘了一个由6个主赛道和20个细分新赛道组成的、以创新为内核的制造业发展新方向。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业把握未来发展脉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路径,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620”新赛道图景:细分赛道精准导航,产业融合趋势凸显
“制造+”新赛道的核心在于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迭代更新制造业的全产业链,形成具有高引领力、高爆发性的新兴业态。报告详细阐述了这6个主赛道及其下的20个新赛道: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主赛道:作为当前最受瞩目、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此赛道下涵盖了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智能网联、智能充电、智能飞行汽车等6个关键新赛道,预示着汽车产业正朝着智能化、电动化、低碳化的方向加速演进。
信创主赛道:聚焦国家安全与科技自主,此赛道包括智能芯片、AI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智能通信设备等4个新赛道,是构建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石。
创新药与器械主赛道:关乎民生福祉与生命健康,涵盖智能医疗器械、创新药研发等2个新赛道,展现了技术进步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
智能装备主赛道:推动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包括机器人、智能硬件、无人机等3个新赛道,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关键。
智慧物流主赛道: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涵盖供应链物流、网络货运等2个新赛道,体现了数字化在现代物流中的核心作用。
洁净能源主赛道:响应“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包括太阳能、氢能、新型储能等3个新赛道,为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报告不仅精准梳理了这些赛道,还对各主赛道、新赛道及其代表性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理解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版图提供了清晰的导航。
“制造+”新赛道:跨界、爆发、动态演进的增长引擎
报告认为,“制造+”新赛道之所以成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引擎,其根本在于其跨界、爆发和动态演进的内在特点。新赛道的形成,是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
数字融合: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产业链协同,催生出全新的业态。
产业跨界: 数字技术加速了信息要素的流动,驱动产业逐渐向生态化转型,颠覆了传统产业体系和结构,为“新赛道”的涌现提供了土壤。
场景赋能: 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加速了新技术与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推动了前沿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创造性应用,从而激发了新动能。
大企业平台化: 传统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正逐步由产品制造商转变为产业的连接者和整合者,通过构建平台,驱动产线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加速了新赛道的产生。
全国城市梯队分析:“制造+”新赛道的区域分布与培育现状
《报告》显示,“制造+”新赛道已分布在全国45个城市,形成了一个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六大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格局。根据覆盖新赛道的数量,这45个城市被划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10个及以上新赛道):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南京、广州。这些城市在制造业基础、创新能力和政策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制造+”新赛道的集聚高地。
第二梯队(5个及以上新赛道):杭州、武汉、青岛等7个城市,显示了其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强劲势头。
第三梯队(2个及以上新赛道):成都、济南、珠海等12个城市,正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潜力巨大。
第四梯队(1个新赛道):东莞、长沙、南昌等20个城市,也在逐步探索和培育本土的“制造+”新赛道。
多地探索创新,孕育新赛道成效显著
《报告》特别指出,多地正积极探索“制造+”新赛道的培育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武汉、佛山、苏州、青岛、大连等城市,依托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率先开展新赛道培育,并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
武汉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平台化、加快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等方式,成功培育了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新赛道。
青岛则通过发布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图谱、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等举措,在工业互联网新赛道上展现了扎实进展。
大连则聚焦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园建设,在氢能新赛道上取得了突破。
前瞻性思考:重塑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强调,如何在传统优势产业中孕育新赛道,如何在实体经济中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各地区重塑新时代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性课题。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全社会对制造业转型的广泛关注,“制造+”新赛道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并必将成为助力区域实现战略性转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利器。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6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4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6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6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5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4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8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7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