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重磅发布的《报告》近日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新图景——“620”“制造+”新赛道。该报告基于对制造业升级重点领域和新兴企业(新物种)的深入挖掘与梳理,描绘了一个由6个主赛道和20个细分新赛道组成的、以创新为内核的制造业发展新方向。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业把握未来发展脉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路径,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620”新赛道图景:细分赛道精准导航,产业融合趋势凸显
“制造+”新赛道的核心在于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迭代更新制造业的全产业链,形成具有高引领力、高爆发性的新兴业态。报告详细阐述了这6个主赛道及其下的20个新赛道: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主赛道:作为当前最受瞩目、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此赛道下涵盖了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智能网联、智能充电、智能飞行汽车等6个关键新赛道,预示着汽车产业正朝着智能化、电动化、低碳化的方向加速演进。
信创主赛道:聚焦国家安全与科技自主,此赛道包括智能芯片、AI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智能通信设备等4个新赛道,是构建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石。
创新药与器械主赛道:关乎民生福祉与生命健康,涵盖智能医疗器械、创新药研发等2个新赛道,展现了技术进步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
智能装备主赛道:推动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包括机器人、智能硬件、无人机等3个新赛道,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关键。
智慧物流主赛道: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涵盖供应链物流、网络货运等2个新赛道,体现了数字化在现代物流中的核心作用。
洁净能源主赛道:响应“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包括太阳能、氢能、新型储能等3个新赛道,为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报告不仅精准梳理了这些赛道,还对各主赛道、新赛道及其代表性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理解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版图提供了清晰的导航。
“制造+”新赛道:跨界、爆发、动态演进的增长引擎
报告认为,“制造+”新赛道之所以成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引擎,其根本在于其跨界、爆发和动态演进的内在特点。新赛道的形成,是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
数字融合: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产业链协同,催生出全新的业态。
产业跨界: 数字技术加速了信息要素的流动,驱动产业逐渐向生态化转型,颠覆了传统产业体系和结构,为“新赛道”的涌现提供了土壤。
场景赋能: 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加速了新技术与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推动了前沿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创造性应用,从而激发了新动能。
大企业平台化: 传统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正逐步由产品制造商转变为产业的连接者和整合者,通过构建平台,驱动产线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加速了新赛道的产生。
全国城市梯队分析:“制造+”新赛道的区域分布与培育现状
《报告》显示,“制造+”新赛道已分布在全国45个城市,形成了一个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六大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格局。根据覆盖新赛道的数量,这45个城市被划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10个及以上新赛道):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南京、广州。这些城市在制造业基础、创新能力和政策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制造+”新赛道的集聚高地。
第二梯队(5个及以上新赛道):杭州、武汉、青岛等7个城市,显示了其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强劲势头。
第三梯队(2个及以上新赛道):成都、济南、珠海等12个城市,正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潜力巨大。
第四梯队(1个新赛道):东莞、长沙、南昌等20个城市,也在逐步探索和培育本土的“制造+”新赛道。
多地探索创新,孕育新赛道成效显著
《报告》特别指出,多地正积极探索“制造+”新赛道的培育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武汉、佛山、苏州、青岛、大连等城市,依托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率先开展新赛道培育,并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
武汉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平台化、加快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等方式,成功培育了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新赛道。
青岛则通过发布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图谱、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等举措,在工业互联网新赛道上展现了扎实进展。
大连则聚焦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园建设,在氢能新赛道上取得了突破。
前瞻性思考:重塑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强调,如何在传统优势产业中孕育新赛道,如何在实体经济中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各地区重塑新时代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性课题。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全社会对制造业转型的广泛关注,“制造+”新赛道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并必将成为助力区域实现战略性转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利器。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3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