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并依托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各地的经验共享和推广,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国产业升级。
一、区域发展格局:长三角、珠三角领跑,多地崛起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
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最为雄厚,已形成功能最完善、体系最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以上海、昆山、无锡、常熟、徐州、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建立了多个产业集群,如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园、苏深机器人协同创新产业基地、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常州机器人产业园、南京麒麟机器人产业园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珠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为核心,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特别是在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具有显著优势,位居全国机器人产业重点集聚区前列。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新的增长点。
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先发优势,但在近年来产业发展表现相对有限,有待进一步激活。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现出显著的后发潜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二、重点区域发展策略
1. 长三角地区
目标:到2025年,上海将力争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实现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措施:围绕浦东、宝山、嘉定、松江等重点区域,打造3至5个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升级。
优势: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丰富的技术资源和强大的市场需求。
2. 珠三角地区
方向:深耕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产业的应用。
现状:截至2022年7月,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40家。
重点企业:越疆、库卡、隆深、合信、华成工业等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等细分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挑战:平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相对较低,人才储备有待加强。
三、产业集群建设与典型案例
1. 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集群
以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聚集了众多机器人及相关企业,涵盖研发、生产、应用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了当地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2. 珠三角机器人产业集群
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积极推动机器人应用,例如在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通过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深圳则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推动智能化服务在商业、社区等领域的应用。
四、人才培养与发展建议
1. 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报告》强调,应围绕机器人区域发展特色和重点应用领域,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机器人在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推动国家机器人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中长期培训。
2. 人才战略:产学研联动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培养既精通技术、又了解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五、总结:区域协同,共筑“机器人+”新未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各地应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制造业引擎强劲发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某个区域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和显著的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1%,增速傲居经济领域前列,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该区域制造业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多元化产业齐头并进,增长面持续扩大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
0评论2025-08-081
协作机器人:工业3.0时代的“人机共融”新势力
随着全球机器人进入3.0时代,“人机共融”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协作机器人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代表,凭借其智能化、协作化、数字化的特性,正迅速崛起,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革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以及国产机器人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之路。2. 协作机
0评论2025-08-0826
工业5.0:重塑制造业的未来,强调韧性、可持续性与人机协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欧盟积极推动的工业5.0正迈向全球制造业的核心转型。不同于过去仅注重自动化和效率的工业4.0,工业5.0强调人机协作、可持续性和产业弹性,旨在构建更具韧性、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制造生态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5.0的三大核心要素——韧性、可持续性和人机协作,解析其在当前和未来制造业
0评论2025-08-0745
工业5.0: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制造新范式 引领未来工业发展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欧洲国家提出了“工业5.0”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社会价值,重新定义未来制造业的方向。作为“工业4.0”的升级版,工业5.0强调科技创新应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紧密相连,推动制造业向更具可持续性和弹性的方向发展。什么是“工业5.0”?“工业4.0”曾引领
0评论2025-08-0784
云端智造:工业软件新范式,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工业软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云化、平台化、生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工业APP作为新的发展形态,正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软件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APP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应用是核心:工业软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工业软件作为体现产
0评论2025-08-0757
工控行业“涨”声一片:国产替代加速,制造业自主可控迎来关键机遇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风云变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大背景下,不少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可控,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将聚焦2022年工控行业的“涨价潮”及其背后的国产替代趋势,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机
0评论2025-08-0712
协作机器人:定义未来智造的新引擎
自从1996年,J.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教授首次提出“协作机器人”的概念,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便悄然拉开帷幕。 如今,协作机器人产业正以势不可挡之势蓬勃发展,产品类型日益多元,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更是节节攀升。 它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成为重塑制造业格局,定义未来智造的新引擎。历史的回顾: 从
0评论2025-08-0519
智能制造的中国“芯”:PLC产业的破茧成蝶与本土崛起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中枢神经”,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实现智能工厂、柔性生产的关键器件,更是保障产业链韧性、筑牢制造基石的重要环节。回顾数十载发展历程,中国本土PLC产业正经历一场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深刻变革。从蹒跚学步到高速腾飞:中国PLC
0评论2025-08-0421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vs. 工业 EPON:关键技术对比,助力配电网通信方案选择
在工业通信领域,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工业 EPO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都是两种重要的通信解决方案。深圳万网域名博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万兆整体方案的市场引领者,将从协议标准化、工业化程度、组网方式、可维护性等关键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深入比较,以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协议标准化:成熟度与互通性工
0评论2025-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