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6年,J.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教授首次提出“协作机器人”的概念,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便悄然拉开帷幕。 如今,协作机器人产业正以势不可挡之势蓬勃发展,产品类型日益多元,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更是节节攀升。 它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成为重塑制造业格局,定义未来智造的新引擎。
历史的回顾: 从萌芽到腾飞,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之路
2008年,丹麦企业Universal Robot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协作机器人UR5。这款产品标志着协作机器人从概念走向了现实,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启动阶段,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涌入这个充满潜力的赛道,开启了协作机器人行业的黄金十年。
201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扬帆起航。下游行业对柔性自动化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国产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资本的涌入,推动了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持续融资轮次,加速了产业的成长。顺为资本、红杉资本、联想之星等知名资本先后入局,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来自各方的资金纷纷注入,协作机器人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数据显示,在 2015-2021年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共经历了58次融资事件。
数据说话:产业规模与市场前景
近日,高工发布的《2022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在经历了2017年起量带来的高增速(60%)以后,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再次迎来高速增长。2021年市场增速高达87.62%,远超全球增速。 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整体销量的占比达到了51.02%,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力量。
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18623台,同比增长87.62%;市场规模达到20.39亿元,同比增长76.84%,增长显著。 2016年至2021年, 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51.94%和41.46%。 这些数字,充分展示了协作机器人产业的巨大潜力。
应用落地: 场景拓展与行业渗透
协作机器人的蓬勃发展,与下游应用的逐步推广密不可分。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 3C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新能源、医疗保健等细分市场,都已成为协作机器人大展拳脚的舞台。
2021年,3C电子和汽车零部件行业依然是协作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其市场占比合计超过57%。 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国内的艾利特机器人、中科新松、珞石机器人等企业研发的协作机器人,正在拧紧中控屏、进行发动机缸盖检测。在3C电子领域,大族机器人、慧灵科技等企业,则利用协作机器人实现手机屏制造生产。
在制造业生产中,协作机器人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在那些人力需求量大且重复性劳动占比较高的场景,协作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协助工人完成上下料、装配、检测等任务。 一台协作机器人即可服务多台机器,有效节约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望未来: 智造时代的无限可能
协作机器人凭借其安全可靠、易于部署、灵活便捷的特点,正在成为未来智造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协作机器人将会在更多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预见,协作机器人将会在制造、服务、医疗等众多领域,构建起更加智能、高效、柔性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在未来智造的大潮中,协作机器人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它颠覆传统的思维,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机器的协作,引领着制造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制造业引擎强劲发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某个区域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和显著的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1%,增速傲居经济领域前列,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该区域制造业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多元化产业齐头并进,增长面持续扩大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
0评论2025-08-081
协作机器人:工业3.0时代的“人机共融”新势力
随着全球机器人进入3.0时代,“人机共融”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协作机器人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代表,凭借其智能化、协作化、数字化的特性,正迅速崛起,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革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以及国产机器人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之路。2. 协作机
0评论2025-08-0826
区域协同驱动,“机器人+”应用落地,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为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并依托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各地的经验共享和推广,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国产业升级。一、区域发展格
0评论2025-08-07152
工业5.0:重塑制造业的未来,强调韧性、可持续性与人机协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欧盟积极推动的工业5.0正迈向全球制造业的核心转型。不同于过去仅注重自动化和效率的工业4.0,工业5.0强调人机协作、可持续性和产业弹性,旨在构建更具韧性、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制造生态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5.0的三大核心要素——韧性、可持续性和人机协作,解析其在当前和未来制造业
0评论2025-08-0745
工业5.0: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制造新范式 引领未来工业发展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欧洲国家提出了“工业5.0”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社会价值,重新定义未来制造业的方向。作为“工业4.0”的升级版,工业5.0强调科技创新应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紧密相连,推动制造业向更具可持续性和弹性的方向发展。什么是“工业5.0”?“工业4.0”曾引领
0评论2025-08-0784
云端智造:工业软件新范式,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工业软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云化、平台化、生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工业APP作为新的发展形态,正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软件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APP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应用是核心:工业软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工业软件作为体现产
0评论2025-08-0757
工控行业“涨”声一片:国产替代加速,制造业自主可控迎来关键机遇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风云变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大背景下,不少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可控,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将聚焦2022年工控行业的“涨价潮”及其背后的国产替代趋势,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机
0评论2025-08-0712
智能制造的中国“芯”:PLC产业的破茧成蝶与本土崛起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中枢神经”,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实现智能工厂、柔性生产的关键器件,更是保障产业链韧性、筑牢制造基石的重要环节。回顾数十载发展历程,中国本土PLC产业正经历一场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深刻变革。从蹒跚学步到高速腾飞:中国PLC
0评论2025-08-0421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vs. 工业 EPON:关键技术对比,助力配电网通信方案选择
在工业通信领域,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工业 EPO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都是两种重要的通信解决方案。深圳万网域名博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万兆整体方案的市场引领者,将从协议标准化、工业化程度、组网方式、可维护性等关键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深入比较,以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协议标准化:成熟度与互通性工
0评论2025-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