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与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端装备供给与核心部件依赖问题
我国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不足,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以机器人为例,其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增材制造所需的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伺服电机高精度编码器,数控机床所用高效刀具同样如此。追根溯源,我国工业 “四基” 薄弱,缺乏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如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程机械高压柱塞马达、新型电力电子器件、MEMS 等设计制造技术的缺失,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二、标准与技术差距问题
在标准建设方面,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工业价值链均已出台三维参考架构并申报顶级标准,而我国智能制造业若不加快标准建设,将持续缺乏标准国际话语权。在新兴技术领域,如增材制造,因企业合作不足,尚未执行统一标准。在产品技术指标上,我国与进口产品差距明显。我国车床、铣床和磨床的单向重复定位精度基本在 2.5μm,而国际高端水平已达 1.6μm 甚至 1.0μm,我国尚处于研发阶段;国产数控系统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1 万小时,国际水平却已达 8 万小时。
三、核心技术与专利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专利数量不多。在通用设备领域,我国仅有 89 项专利,远低于日本 890 项、德国 1278 项和美国 2229 项;在电气设备及能源供应、仪器仪表和运输设备方面,我国与日、德、美差距显著,仅百项专利。同时,由于专利申请量成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导致专利质量下降,大部分为实用新型专利。
四、人才短缺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经营管理层面,缺乏具有预见力的领军人物以及高水平研发、市场开拓、财务管理等专门人才;员工队伍层面,呈现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技能的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的局面,严重影响产业技术实力的提升。此外,跨国公司对中国高校人才的培训投入,实施人才渗透战略,不利于我国企业后继人才的发展,威胁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
五、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短板问题
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低,智能制造存在短板。地区间、行业间以及企业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虽已开展智能化探索,但大量工厂仍处于工业 2.0 阶段。智能化软硬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高端传感器、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在大数据推动数字和流程整合转型方面落后于全球整体水平,阻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在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和生产上,我国相对落后,数控系统精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全球主流工业软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六、数据安全与出口管制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安全意识缺乏,对工业大数据保护不足的问题。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强调工业网络信息安全的背景下,对传感器、激光器及其承载的数据安全重视不够。美国、欧盟在两用物项管制清单中对 “传感器和激光器” 管制严格,美国有 57 种物项,欧盟有 33 种,而我国仅对 4 类物项实施管制。同时,发达国家加大对我国的管制,尤其是美国对我国歧视性做法及对华管制未放松且有收紧趋势,影响我国国防军工产业安全。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6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9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5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8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9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8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9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7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8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