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我国首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工程

2023-07-20 10:596730工业品商城

  该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首个项目,也是第一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项目。 该工程起于山西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止于湖北荆门变电站,全长640公里,跨越黄河、汉水,于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

  项目运营一年半以来,累计发电157.54亿千瓦时。 与会专家指出,这充分发挥了特高压输电固有的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在电力传输、水火互救、事故保障联网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推动华北煤炭基地集约开发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中部地区季节性电力紧张的局面,为充分利用中部地区水电资源创造了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表彰会上表示,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通过特高压重大创新工程建设,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据悉,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全球首次研究提出由7大类77项标准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国家标准1项,发布国家标准15项、标准73项。 已受理专利431项(已授权237项),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后,2010年7月8日成功投运的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 我国的特高压。 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将对推动我国长距离输电工程规模化发展、推动电力资源转型发挥重大作用 从传统的局部平衡转向全国总体平衡。

  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水电320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 可节约原煤1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电力城市。

  两个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具备了从特高压试验研究、成套设计、设备研制、工程建设的综合能力 到运营管理。 能力。 通过工程实践,我国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电网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成功研制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成套设备,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掌握特高压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具备特高压交流设备批量生产能力,推动实现国产化 电力设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跨越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基础上,国家电网将加快“三花”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  2015年,“三花”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建设11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3条垂直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化”输送电力,北方煤电、西南水电通过3条水平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长三角输送电力 特高压环网输电通道。 建设西盟—北京东—天津南—济南—徐州—南京、张北—北京西—石家庄—河南北—驻马店—武汉—南昌、陕北(蒙西)—晋中—山东山—南阳—荆门—境内三个垂直输电通道 长沙。 建设蒙西—晋北—石家庄—济南—潍坊、晋中—豫北—徐州、雅安—乐山—重庆—长寿—万县—荆门—武汉—皖南3条横向输电通道。 建设淮南-南京-台州-苏州-上海-浙北-皖南-淮南长三角特高压双环网。

  “十二五”期间,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风电基地开发,打造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哈密-河南、宁东-绍兴、酒泉-湖南、 准东-重庆、蒙西-江苏、宾昌-山东、陇东-江西、虎盟-山东、锡盟-南京等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成,满足西藏供电需求,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

  2020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以“三花”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kV电网为送端,连接各大煤电基地、大型水电基地、 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坚强智能电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规划实现后,可解决晋东南、晋中、晋北、陕北、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盟、胡蒙、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宾昌、大 陇东、淮南等大型煤电基地和四川、金沙江、西藏等大型水电基地,为区外清洁、安全、可靠电力大规模验收搭建了强大的网络平台 适用于中东部地区负荷中心。 大规模引进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电力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4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5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4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6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4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