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首个项目,也是第一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项目。 该工程起于山西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止于湖北荆门变电站,全长640公里,跨越黄河、汉水,于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
项目运营一年半以来,累计发电157.54亿千瓦时。 与会专家指出,这充分发挥了特高压输电固有的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在电力传输、水火互救、事故保障联网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推动华北煤炭基地集约开发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中部地区季节性电力紧张的局面,为充分利用中部地区水电资源创造了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表彰会上表示,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通过特高压重大创新工程建设,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据悉,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全球首次研究提出由7大类77项标准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国家标准1项,发布国家标准15项、标准73项。 已受理专利431项(已授权237项),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后,2010年7月8日成功投运的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 我国的特高压。 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将对推动我国长距离输电工程规模化发展、推动电力资源转型发挥重大作用 从传统的局部平衡转向全国总体平衡。
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水电320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 可节约原煤1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电力城市。
两个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具备了从特高压试验研究、成套设计、设备研制、工程建设的综合能力 到运营管理。 能力。 通过工程实践,我国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电网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成功研制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成套设备,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掌握特高压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具备特高压交流设备批量生产能力,推动实现国产化 电力设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跨越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基础上,国家电网将加快“三花”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 2015年,“三花”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建设11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3条垂直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化”输送电力,北方煤电、西南水电通过3条水平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长三角输送电力 特高压环网输电通道。 建设西盟—北京东—天津南—济南—徐州—南京、张北—北京西—石家庄—河南北—驻马店—武汉—南昌、陕北(蒙西)—晋中—山东山—南阳—荆门—境内三个垂直输电通道 长沙。 建设蒙西—晋北—石家庄—济南—潍坊、晋中—豫北—徐州、雅安—乐山—重庆—长寿—万县—荆门—武汉—皖南3条横向输电通道。 建设淮南-南京-台州-苏州-上海-浙北-皖南-淮南长三角特高压双环网。
“十二五”期间,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风电基地开发,打造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哈密-河南、宁东-绍兴、酒泉-湖南、 准东-重庆、蒙西-江苏、宾昌-山东、陇东-江西、虎盟-山东、锡盟-南京等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成,满足西藏供电需求,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
2020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以“三花”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kV电网为送端,连接各大煤电基地、大型水电基地、 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坚强智能电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规划实现后,可解决晋东南、晋中、晋北、陕北、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盟、胡蒙、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宾昌、大 陇东、淮南等大型煤电基地和四川、金沙江、西藏等大型水电基地,为区外清洁、安全、可靠电力大规模验收搭建了强大的网络平台 适用于中东部地区负荷中心。 大规模引进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电力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人工智能的迷雾:解读ChatGPT与新时代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一个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也带来了对其潜在风险的思考。图灵测试的幽灵:机器智能与人类认知的边界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图灵测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机器是
0评论2025-08-0810
激活引擎:外资研发中心驱动创新浪潮
中国经济的活力,犹如一艘巨轮,在创新之海乘风破浪。而外资研发中心,正是为这艘巨轮提供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扎根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未来。1. 创新沃土:外资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
0评论2025-08-088
破茧成蝶: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密码与未来之路
中小微企业,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充满活力,也备受挑战。它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增强它们的韧性,加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解锁它们的发展密码。扶持与发展并举:构建生态,赋能成长促进中小微企业
0评论2025-08-083
协作机器人:柔性智造时代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其中,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以其轻巧、易用、友好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为何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8-0810
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伙伴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两类机器人熠熠生辉,它们分别是曾经的“明星”——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今冉冉升起的“新星”——协作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超高的精度,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对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赋予了协作机器人崭新的生命力。那么,面对工业机器人曾
0评论2025-08-086
机器视觉的下一个十年:三大创新趋势与产业突破
在工业4.0浪潮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对“看得更清、判断更快、响应更灵”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2D检测工具,而是向全方位感知、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根据最新行业研究,未来机器视觉将围绕3D技术成熟、国产化替代加速、碎片化场景一体化三大趋势展开布局。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三条主线,并探讨它们
0评论2025-08-08181
开启“视界”新纪元:机器视觉,驱动行业变革的“慧眼”
科技的浪潮奔腾向前,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 这些词汇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谈话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尤其在制造业,“机器视觉”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引领
0评论2025-08-086
制造业的未来跃迁: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
当今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工业的面貌。本文将深入探讨增材制造、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制造这三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引领制造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未来。增材制造:开启个性化生产新纪元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
0评论2025-08-0858
制造业焕新时代: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制造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今,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构建坚实、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
0评论2025-08-089
制造业的“数”与“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充满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于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
0评论2025-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