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2023-07-04 09:016420工业品商城

在国外,围绕汽车电子标准的工作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标准组织,如ISO、IEC、SAE等,制定并发布了许多国际通用标准;第二层次是国际标准组织,如ISO、IEC、SAE等。 第二个层次是欧洲、美国等,在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基于行业的技术和标准合作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很多联盟标准,并不断走向国际化,比如 如 AUTOSAR、FlexRay、ASAM 等; 第三个层次是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形成的具有前瞻性、专业性的技术和标准合作组织,引领技术发展方向并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如NGTP、GENEVI等。 就汽车电子标准而言,我国与国外相比,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合作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向就可以看出其成立的意义。 此前汽车电子领域的一些标准协会和机构主要以科研院所为主,行业影响力相对缺乏。 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下属的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由国内四大汽车制造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启明、航盛、上海工业交通组成,一个标准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化研究院,组建领导委员会,共同指导汽车电子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与国际汽车电子标准组织的组织框架和架构保持一致。 我们的主要成员在汽车电子行业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非常有利于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同时,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重点工作领域非常适合行业发展要求,必将促进行业技术资源合作和技术进步。

汽车电子标准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因此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协会将得到电子信息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二工业标准司、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司局的支持 研究所。 指导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立足实际,结合行业、市场和技术趋势,首先完成汽车电子标准梳理,建立完整、可行的标准体系; 其次,结合现有标准,充分发挥我国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现有汽车电子标准工作组织配合,相互支持,确定汽车电子重点领域的关键标准项目,分析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财产问题,联合全国技术力量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最后,我们将发挥在整车企业的优势,探索标准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模式,积极推动标准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真正发挥标准承载创新、提高质量、规范标准的作用。 市场和服务应用程序。 基础和领导力。

我国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积累,缺乏标准化的技术支撑。 因此,体现核心技术的总线和软件标准化难度很大。 同时,国家和行业应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根据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要求,1988年成立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担任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2002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组,2007年,汽车电子及电磁兼容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我们一直在积极跟踪国际汽车电子标准(ISO/TC22/SC3)和国外先进标准甚至国外联盟标准(如AUDOSAR),感觉推进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汽车网络通信协议方面 和嵌入式软件。 等等,几大国际组织也在共同加速汽车网络的标准化进程。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与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相比,汽车电子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尚未建立自己的汽车电子标准体系。 一些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制定了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的产品标准,但由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标准体系不同,并没有真正推动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整车厂的蓬勃发展,汽车电子行业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能够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内涵。

针对汽车产业面临的新挑战,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有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 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统一的技术语言、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于推动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与汽车电子分标准委员会、汽车电子及电磁兼容分标准委员会合作,吸收现有的一些成果,不断完善我国汽车电子相关标准。 近期,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将依托“核高基”项目攻关,与国际标准对接,制定汽车电子嵌入式基础软件相关标准; 结合Telematics车辆智能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国外汽车电子标准体系是与汽车电子发展同步建立的,每一个标准都是随着新技术预研、标准制定、产业化的推进而建立的。 然而,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标准是不同的。 汽车电子标准对于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是成本、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博弈。 如何正视差距,联合国内各大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将全球汽车电子现状与我国汽车电子现状相结合,与国际主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博弈, 形成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标准体系,是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汽车电子核心领域还缺乏产品和技术。 汽车电子企业必须自觉、积极参与汽车电子标准的制定。 这是我们在汽车电子核心领域突破的重要一步。

但由于我国汽车电子芯片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所有汽车电子标准均建立在国际寡头芯片厂商的基础上。 我们要在博弈中生存、发展,必须站在让中国消费者获得最具性价比的汽车这一边。 在电子产品的基础上,我们不能目光短浅,被个别厂商所左右,也不能轻易举起自主汽车电子产品高于国际标准的大旗。

打赏 0
工业软件:赋能智造,驱动转型——“十四五”蓝图解读
在蓬勃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工业软件正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十四五”规划和相应的软件发展蓝图,为工业软件擘画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将深入解读,探讨工业软件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和战略部署。1. 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在宏伟蓝图中,工业软件被赋予了重要的战

0评论2025-08-0838

工业软件:新时代的智造引擎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在其中,工业软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结合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发展将更侧重于在制造业特定场景中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积累、迭代和更新

0评论2025-08-0810

深圳:打造全球物流新枢纽,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物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动脉,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深圳,凭借其卓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蓝图绘就:建设全球物流中心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交通运

0评论2025-08-0827

物联网浪潮:中国移动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未来展望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物联网(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移动物联网(Mobile IoT)发展迅速,其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移动物联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连接规模的跃升:领跑全球的物联网巨头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

0评论2025-08-083

迈向可持续未来: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工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拥抱绿色:转型之路的坚定步伐一直以来,工业都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高

0评论2025-08-083

中国制造新篇章:创新驱动下的产业活力
近年的发展轨迹,如同一个快速运转的齿轮组,推动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中,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犹如驱动这个齿轮组的核心引擎,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显著的成就。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工业体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而信息通信技术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引擎的稳健与活力工业,

0评论2025-08-082

智造革新 工业显示与智慧工厂的战略融合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显示面板市场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根据权威研究机构Omdia最新发布的《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与OEM资讯服务》报告,工业显示面板已成为显示屏应用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面板厂商的强力推动下,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显示面

0评论2025-08-0726

解锁未来工厂:迈向高效、智能的制造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一个以新基建为核心,着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人们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I)、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或产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预示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将是高效节能

0评论2025-08-0749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与未来趋势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在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环境中,空间、时间与物质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其基本框架。物质则是该环境中各种具体的物理“元素”,无论是机器设备、材料、工具,还是人力资源,都是这一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仿真技术正是在数字空间中,通过对这些现实世界中元素的精准复制,建立起与物理环境完全对等的虚拟模型,从而展现出环境

0评论2025-08-0722

绿色低碳引领智能计算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持续升温,科技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以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生态。本文将聚焦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探讨如何通过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新兴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绿色低

0评论2025-08-079